脱贫攻坚 中江开启超常规工作模式
□顾朝辉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
8月15日,在中江县富兴镇银宝村东东瓜蒌合作社的瓜蒌种植基地里,一个个青色的瓜蒌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凤形村的贫困户钟光全等人一大早就来到瓜蒌种植基地除草,他乐呵呵地说,通过在瓜蒌扶贫园打工,平均每人每年能增收近3000元。
今年以来,中江县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全县开启决战决胜超常规工作新模式。在已脱贫27082户67745人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脱贫3313户7552人,2019年计划脱贫3349户7757人。
推进“四大整合”统筹资源聚合力
优化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机制,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效。
整合组织资源。30名市级领导联系全县30个乡镇,由相关市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组成30个市级帮扶组,并选派202名驻村工作队队员。组织28名县领导、105个县级单位联系帮扶44个乡镇,近9000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两个全覆盖。今年中江将每月17日作为全县“扶贫走访日”,倡导周六不休假,帮扶到农家。所有帮扶干部每月17日和星期六进村入户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整合政策资源。从医疗帮扶、残疾人救助、教育帮扶、就业扶持、住房保障、金融扶持、法律援助等9个方面梳理48条精准脱贫政策,并制定政策执行说明和流程图,让干部群众晓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增强政策执行力。
整合财力资源。以“四好”新村建设为统揽,整合省、市扶贫专项财政资金3亿余元用于贫困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项目,统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亿余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涉农基础设施。
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为扶贫做件事”“万企帮万村”等活动,通过节庆、扶贫日活动、日常走访帮扶以及贫困户自己发起需求等途径,引导社会力量给贫困户捐资捐物、修建基础设施、提供产业资助等。2016年至今,接收捐赠物资和项目资金共计7102万元。
实施“四大行动”精准施策破难题
牢牢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力破解贫困群众面临的各项难题,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生活水平。
实施金桥行动,破解“增收难”。以“村村有园、户户入社”为目标,建成药材、水果、蚕桑、食用菌等扶贫产业园10个4500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69个,家庭农场43个,“小微”产业项目3500余个,并建立贫困人口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反哺得现金等“五金”增收机制,2017年全县贫困户发展生产和就业扶持超过2.3万人,推动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增收。
实施安居行动,破解“住房难”。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02户,完成300余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598户,积极推行“两建三改”(建场、建路,改厨、改厕、改圈),积极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
实施扶智行动,破解“上学难”。深入实施“全面改薄”、教师补充和素质提升计划、职业教育“9+3”和“三免三定”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幼儿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雨露计划等各项资助政策,真正做到了不让一个贫困学子因贫辍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因学致贫。
实施健康行动,破解“看病难”。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体检,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保、倾斜支付、医疗救助、基金救助等措施,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治疗报销比例县域内达91.6%、县域外达77.9%。
深化“三大工程”提升动力扶志气
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弃恶习、扬正气、树新风,切实推动脱贫攻坚向更高层次跃升。
深化习惯养成工程,引领群众讲文明。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房前屋后,打造清洁整齐、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和谐舒适的文明新村,并修建妇女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灵驿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健身场地等活动场所,引导群众形成运动、休闲、学习等健康生活习惯。
深化公德培育工程,引领群众讲和美。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村规民约,进一步修订完善 “文明公约”“卫生公约”,充分挖掘本地优秀家风家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文明细胞创建评选活动,让群众有方向、争典范,形成人人怕落后、家家争先进的生动局面。
深化激发志气工程,引领群众讲奋进。充分发挥农民夜校作用,积极开展“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先创一流”“感恩奋进”“乡村加油干”等系列活动,并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消极思想,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引导贫困群众靠自身的勤劳和智慧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