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飘扬——达州市达川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纪实

30.01.2018  15:51

 

 

木子镇双修村新村聚居点一角 。

 

双庙镇蚕桑产业园 。

 

马家镇肖家村党群服务中心 。

        □陈小平 王锡敬
    1月2日晚,在达州市达川区举办的 “大美达川 筑梦奔康”颁奖典礼暨迎新晚会上,该区为获得年度脱贫攻坚“十佳帮扶乡镇干部”“十佳第一书记”“十佳驻村干部”“十佳扶贫干部”等荣誉的党员干部进行了隆重颁奖。颁奖仪式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许国斌动情地说:“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就没有达川区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取得的骄人成绩!
    达川区地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是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区。面对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不利因素,达川区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党的建设,以党建促脱贫,不仅建强了基层党组织,而且还在脱贫攻坚战中啃下了硬骨头,交出了满意答卷。2017年,全区成功脱贫31314人,退出贫困村88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5%,脱贫规模为历年之最,取得了脱贫攻坚关键战役的胜利。
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
    脱贫攻坚战斗打响之后,达川区委对全区142个贫困村的党组织进行了调查摸底,发现除自然环境等“不可抗力”因素之外,有44个贫困村的党组织存在 “软弱涣散”的问题。有的基本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基本队伍不健全,有的基本活动开展不经常,有的阵地建设有欠账……并呈现出党建问题越多,村组贫困程度越深的趋势。
    达川区委认为,扶贫先扶支部,攻坚还靠堡垒。为此,他们全面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结合“三分类三升级”活动,对照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阵地、基本保障“五个基本”标准,采取蹲点整顿一批、领导干部联系指导一批、下派第一书记转化一批、结对共建一批的“四个一批”方式,逐一把脉、分类施治,有效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淡化、虚化等问题,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奔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同时,他们还突出抓好了“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党课村村比”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农村党内生活规范化常态化,切实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针对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模范带头作用不强,能力素质较弱,混日子思想严重的问题,他们及时对部分村的班子进行了调整,把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优秀党员补充到班子中任职,从而激活了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一池春水。
    大滩乡张家店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乡党委对该村的班子进行了调整,选任年纪轻、干劲足、脑子活的村主任姚永红任党支部书记。
    姚永红甫一上任就带领支部“一班人”根据本村实际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带领村民硬化了村里的道路、安装了路灯,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而且还通过开展“五崇尚五反对”等活动,定期评选 “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俗。
    去年初,张家店村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贫困村退出验收,姚永红也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受到上级表彰。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近年来,达川区先后有20多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因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受到上级表彰奖励,被广大群众誉为脱贫攻坚战斗的“前沿指挥所”。
一名党员一面鲜艳旗帜
    开办养殖场,成立合作社,兴建采摘园……在达川区广大农村,每一个产业项目的背后,几乎都能见到共产党员的身影。
    脱贫奔康离不开好政策,也少不了带头人。为了培养更多的致富带头人,达川区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他们强化模范意识,把“讲政治、有信念”体现在热爱家乡上,把“讲规矩、有纪律”体现在诚信守法上,把“讲道德、有品行”体现在艰苦奋斗上,把“讲奉献、有作为”体现在带富乡亲上,鼓励在外务工、经商的党员回乡兴业,并加强对他们创办和领办经济实体的扶持力度,在政策指导、资金帮扶、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投入284万元党员示范工程引导资金,撬动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6亿元,实施党员示范工程142个,辐射带动1.4万余名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实现人均增收2600元以上。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去年以来,全区1000余名农村党员既当带头人,又当宣讲员,先后开展各类政策法规宣讲活动2000多场次。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广大农村党员先学一步,学深一步,通过通俗易懂的土话、方言,将十九大精神传播到了千家万户,在全区掀起了决战决胜脱贫奔康的新一轮热潮。
    南岳镇九元村党员胡廷明,原本在村里开了一个小酒厂,后来,靠着酒糟饲养母猪,慢慢开始发展养殖业赚到了“第一桶金”。
    “作为一名党员,仅仅是我一人富起来还远远不够,带动全村一起致富才是本事!”赚到钱的胡廷明开始动员其他村民养猪,经过一番努力,村里的养猪大户也越来越多。
    养猪形成规模后,胡廷明又针对市场不稳定等问题,在村里成立了养猪协会,采取“支部+协会+能人+会员”的模式抱团发展,把村里的养猪产业一步步做大做强了。九元村养猪大户周辉说:“多亏了胡廷明带领,我们才脱贫奔康!
    为了从根本上缓解农村脱贫攻坚人才匮乏和党员“老龄化”的问题,达川区还大力实施 “领头雁回引”“新乡贤培育”计划,将365名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选任到村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岗位上,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模范带头和致富引领作用。
    胡廷明也因为带领村民致富的成绩突出,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一支队伍一个响亮承诺
    达川区永进乡佛尔岩村距场镇14公里,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396户村民、1483人,贫困户达119户336人,是全乡最偏远的贫困村。以前,由于交通不便,驻村干部从乡里下一次村往返要花近6个小时,有些驻村干部吃不了苦,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想着要挪窝。因此,当时任乡长的乡党委书记喻鹏程来到这里驻村时,村民们的心里也直打鼓。担心哪一天,他也吃不了苦,一拍屁股跑了。
    看穿了村民们的心思,喻鹏程当众做出承诺:“请放心,佛尔岩不脱贫,我不走!
    几年来,喻鹏程和驻村工作组成员积极为村里的发展出点子、想办法,经常沉到一线,帮助村民解决各类难题。先后硬化村社道路16.2公里,解决了制约村里发展的“头号难题”,而且还在上级支持下,结合村里的实际,大力种植发展青花椒1200亩,带领全村成功实现脱贫致富。村民们亲切地称喻鹏程带的驻村工作组是一支“不走的帮扶队”。
    不仅仅是佛尔岩村,在达川区,每一个贫困村都有这样一支由党员干部组成的“不走的帮扶队”。
    一支队伍,一个响亮承诺。近年来,达川区先后从区级部门班子成员、递进培养干部、硕博人才、退役军人等群体中统筹选派优秀年轻干部1300余名,组建驻村工作组142个,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区级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农技员、法律顾问、农信员“七个全覆盖”,并对有贫困户2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实现“3+2”帮扶力量全覆盖。
    为了抓好帮扶干部的管理,他们创新“沉底指数”管理办法,出台了脱贫攻坚“十不准”纪律规定,严格执行关心关爱基层一线干部22条政策措施,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重用干部。先后提拔重用31名 “第一书记”,组织442名帮扶干部进行了体检,并组织媒体对表现突出的优秀帮扶干部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扬,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郑家伟、黎山川、李景等一大批帮扶干部受到省市表彰。
    达川区政府办干部苏炬到石桥镇赖巴石村担任第一书记后,走遍了全村每一个贫困户,并积极与农丰农业、天王牧业、北京振农集团等公司衔接,发展生态循环化规模养猪场一个、花卉苗木和经果林200亩,并完成了3.5公里的村道建设和4口山坪塘整治,改变了村里的交通状况及水利条件,打破该村发展无项目的困局,为广大贫困群众找到了致富增收的门路。
    村里的贫困群众信心满满地说道:“有了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帮扶,我们的日子有了奔头,现在我们的目标不是脱贫,而是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