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3”工作法点燃“志智双扶”脱贫“引擎”
近年来,三台县坚持扶贫、扶智、扶志同向发力,在“志智双扶”上积极探索、狠下功夫,以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全面激发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为助力脱贫攻坚增添强大活力引擎。
一、以宣教为导向,创新两大活动“扶志”。一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出台全市第一个激发内生动力规范性文件,开展“感恩•奋进•自强•奔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强技能培训、强榜样引领、强法治理念” 三强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致富信心;通过开展“方针政策入心、文明新风入脑、脱贫变化入眼”三入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思想意识;通过开展“有重点对象、有丰富载体、有创新措施” 三有活动,进一步强化群众感恩教育;通过开展“创激励新制、创治村新法、创帮扶新策”三创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脱贫动力。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掌握致富本领,增强群众铭记党恩、奋发进取的主体意识。二是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按照“宣讲有重点,答疑要简明”的工作核心,深入2018年有贫困村退出任务的27个乡镇,全覆盖开展2018年脱贫攻坚巡回宣讲报告会暨政策答疑现场会。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把脱贫达人、第一书记、基层干部、扶贫一线干部等群众最熟悉的人请进宣讲团,将巡回宣讲搬进广袤农村田间地头,用“乡音”讲述最真实的故事和最切身的感触。组建政策解答团,由部门业务骨干和脱贫攻坚指挥部推进组联镇干部采取“面对面”“一问一答”的方式,现场回答贫困群众和一线干部提问,迅速扫清政策障碍。通过宣讲答疑,坚定了贫困群众致富信心,营造了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增进了干群间理解交流,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提升了社会关注力度。
二、以强能为驱动,开展三项行动“富脑”。一是倾力搞好职业技能培训行动。组织“培训下乡”,把培训项目“送下去”,对贫困劳动力较为集中的乡村,通过“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集中授课,确保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短平快”的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扶贫专班”,把贫困劳动力“请上来”,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开设“扶贫专班”,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包交通、包吃饭、包提升”各类职业培训。2017年以来全县共举办“扶贫专班”70期,培训贫困劳动力1474人次。二是探索实施治村人才培育行动。严格按照“有场地、有标识、有人员、有设备、有师资、有教材、有制度、有活动”的“八有”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的电脑、投影仪等设施,在全县所有基层党组织开办“农民夜校”。从领导干部、技术专家、学校教师、致富能人、技术能人等人员中择优开展教学活动,增强群众理论知识,提升群众“软实力”。率先在全市建立 “三台县乡村振兴讲习所”,依托“农民夜校”在全县48个乡镇669个村建立县、乡、村三级讲习所,加大技术、政策和改革措施宣传。同时创新人才支持模式,将对产业发展有积极贡献的业主,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同意,以“新乡贤”身份入赘农村,与普通村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做实“金凤凰”金融扶持行动。从2017年起,农商银行通过与县委组织部、县金融办联合开展“金凤凰”脱贫行动,从全县农商系统基层网点负责人或客户经理中选派“农信村官”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以农村金融服务联系点为载体,开展金融知识进农户活动,多元化宣传普及金融知识,“点对点”让贫困户认识金融产品、学会使用金融手段、享受金融效益,推动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增强扶贫内生动力。同时,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贫困村围绕市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以“金融+产业”突破贫困枷锁运用新思想新方法脱贫。截止6月末,全县140个贫困村评级授信7342人,累计贷款4532户、金额 9947万元,有贷款余额4371万元 。
三、以典型为引领,立足三大评选“强心”。一是四好新村评选培育文明新风。紧紧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标准,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土坯房改建工作,全县土坯房累计完成拆建41228户、建成新村聚居点50个,围绕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两条主路径,创新产业发展、就业扶贫模式,加大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力度,督促贫困户自觉形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活动,真正让贫困户“安于居、乐于业、习于勤、清于弊”。二是脱贫达人评选弘扬社会正气。在全县开展脱贫先进案例征集,着力挖掘贫困户奋发图强的感人事迹,对能较好利用扶贫政策主动发展产业、依靠产业增收脱贫致富、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群众口碑好、认可度高的贫困户,在三台县首届农民节上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最美励志脱贫户”,组织开展脱贫致富经验宣讲。目前,共评选“最美励志脱贫户”10名。三是“五要之星”评选激发减贫活力。建立贫困户“自我减贫”机制,在光辉镇试点实施“五要评分法”,设立贫困户“要勤劳、要孝养、要和睦、要精神、要热心”5项评分指标,每季度按照“一户一测一档”模式进行百分制测评,年终评选“五要之星”,通过会议、村务公开栏、广播等形式予以公示。将考评结果与帮扶慰问金和扶贫项目资金等挂钩,做到“表现好多帮扶、表现差少帮扶”,作为“杠杆”撬动贫困户积极性,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目前,共发放各类奖励资金7.79万元,为5户贫困户提供产业周转资金5.1万元。
四、以“造血”为目标,构建三种模式“提质”。一是构建 “产业基地+电商平台+市场+贫困户”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融入大数据时代,通过梓商公司、台沃电商、平强电商、邮政三台公司等打造电商品牌,将“虫草鸭”“奕川”泥鳅、优质水稻、生态红柚等特色农商品进行包装并网络推广。目前,共实现销售额1.2亿元,带动农户增收人均500元。二是构建“百企帮百村”就业扶贫模式。注重发挥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对接贫困村资源,鼓励帮扶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大力推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商贸帮扶和基础设施帮扶。引导有贫困户工作的企业在员工培养、工资提档、福利待遇、人文关怀等方面给予更多重视,帮助贫困户找到人生价值、提升致富信心、走出生活困境。目前,全县209家帮扶企业结对帮扶140个贫困村,共聘用贫困户1454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145万元,助农增收1.445亿元。三是构建“新型主体+贫困户”引导带动模式。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为契机,建立健全农村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引导带动作用。以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就业岗位、培育 “致富标兵”为契机,通过建立利益链接机制,激发他们“参与扶贫、摆脱贫困”,引导贫困户以参与创业建立脱贫信心,以产业发展保障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