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朝天区创新机制促进扶贫攻坚工作小记

05.01.2016  11:28

 

记者 张敏

今年以来,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朝天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工作思路,重点推进贫困村基础和产业扶贫,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优势增收产业,增强贫困村社的自我造血功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12月25日,阳光明媚,文安乡郭家村新村聚居点,村民郭明成一家正在乡亲的帮忙下做新房的收尾工作。他告诉记者,他家是从山上搬迁下来的,以前住在山上,交通不便不说,居住条件也特别差,更不要提什么产业了,生活困难得很,如今搬到山下,方方面面的条件都比以前要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郭明成这样的搬迁户基本上都享受到了国家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支持。村民张彦合介绍说,搬迁人平3000元,像他家5口人就是15000元钱,这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

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只是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如何帮助困难群众发展产业,确保其持续增收,才是扶贫工作的关键。为此,朝天区积极探索了“金融扶贫”新模式,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

石军德是转斗乡蒿地村村民,全家6口人,以前主要靠外出务工维持家人生活。今年通过精准识别,蒿地村被识别为贫困村,政府在制定统一的精准扶贫规划基础上,还通过建档立卡,对每户贫困户都制定了精准的扶贫方案。结合石军德家的实际情况,当地政府为他规划发展香菇产业,并出面协调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担保贷款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还组织他们产业发展户出去学习种植技术。

有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石军德对发展产业信心十足:“今年大概就有3万余元的利润,明年投入少了,再增加些袋数,效益会更好一些,我对这个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是非常有信心的。

除了小额信用贷款,朝天区还结合区情实际,开通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及时雨”等系列涉农贷款,基本解决了全区扶贫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出的64个贫困村,150个非贫困村共807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

通过探索实践和认真总结,目前,朝天区扶贫攻坚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六个一”工作体系:明确“一个思路”,即总结完善形成了全区扶贫攻坚“12345”的工作思路;制定“一个规划”;探索“一个模式”,即区域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朝天模式;打造“一个亮点”,坚持每年打造一批示范和亮点工程,辐射带动和示范推进全区扶贫攻坚工作;凝聚“一方合力”,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充分挖掘社会扶贫潜力,深化对外合作,充分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从而统筹整合帮扶资源;搭建“一个平台”,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探索了一条电商扶贫新路径,并成功争取到“苏宁四川公司”落地朝天,进一步拓宽了助农增收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