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产业如何选?隆昌看重“参与度”

31.08.2015  10:22

 

普润镇花漫水乡馥巍现代农业示范园美景不亚于欧洲小镇风光。

地薄人少偏远村如何脱贫?区位优越近郊镇如何扶贫?

 

从隆昌县迎祥镇薄刀村村委会沿新建的水泥路驱车前行,10多分钟,就到了易国聪的家。几间黄土垒成的老屋内光线昏暗,墙壁裂缝,几乎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

 

51岁的易国聪两个女儿已嫁人,丈夫前年去世,家中就只有她与年过八旬、一身都是病的公婆相依为命。因给丈夫和婆婆治病,易国聪欠着5万元的债,她也成为薄刀村重点帮扶的贫困户——2014年薄刀村共认定贫困户57户、贫困人口228人。

 

如何让这样的贫困户尽早摆脱贫困,不仅成为薄刀村的头等大事,也成为隆昌县的头等大事。

 

薄刀村:公司+农户

 

贫困户种核桃一年收入6000元

 

8月21日,雨后的阳光炽热刺眼,田间升腾起阵阵湿热的气浪。薄刀村村长谭真武告诉记者,全村土壤贫瘠,十年九旱,因缺水导致插秧晚,稻谷产量比邻村要少30%左右。全村1267口人中有692个劳动力,而外出务工的就达620人,导致劳动力严重缺乏。“这几天正收稻谷,得从外面找人来帮忙才行。

 

以前因路不通,村民种的菜、水果只能挑出去卖,外面的经销商也没法开车进来收购。薄刀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扶贫先做好“一路(水泥路+便民路)二水(水利设施)”文章,2014年以实施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建设为契机,兴建囤水田19口,山平塘11口,蓄水池9口,基本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全村修建水泥路6公里,入户便民路8公里,现已实现户户通路。

 

薄刀村没有专合社,也没有成规模的大户引领,如何因地制宜,选准适合自己的脱贫模式?答案是公司+农户种核桃。

 

几年前,迎祥镇引进四川均益农牧业有限公司,在全镇建立核桃示范园区基地,千亩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区就选在了薄刀村。“我们公司从薄刀村流转土地来种核桃,一亩租金245元。村民帮公司管护核桃,公司每月支付1000多元工资。核桃林下可套种套养,这部分收入全归村民。到了后年核桃盛产期,收入上去了,公司还要给村民分红。”均益公司总经理谢治国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公司已在迎祥镇种植核桃8000亩,其中薄刀村已达1200亩。

 

易国聪也种了300株核桃,“以前只能种粮食、养鸡、养猪,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现在种核桃,去年毛收入近6000元。现在就想早点把欠账还清,过两年争取把房子翻修了。”易国聪脸上露出了笑容。“核桃苗是公司免费提供的,农户种核桃只需要出施肥和防病的钱,当地信用社也通过发放小额贷款来支持村民种核桃。”迎祥镇党委书记李联和说,2014年底,薄刀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5300元提高到6870元,贫困人口减少121人。

 

普润镇:园区+农户

 

农旅结合让粮农变花工

 

普润镇紧邻成渝高铁隆昌北站,隆昌到界市快速通道穿镇而过。2013年,该镇引进专合社,打造花漫水乡馥巍现代农业示范园。目前,园区已建成秋葵园、紫薇园、上百亩皂角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园区一期流转土地1820亩,涉及汪家、陈东、张佛3个村,298户人。今年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600元。”隆昌县四季花海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范晓军介绍。

 

汪家村一队的范华仕、蔡光玉夫妇就通过流转土地,由粮农变花工。以前,夫妇俩守着几分薄地种田,一年下来赚不到多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是典型的贫困户。现在,土地流转出去,除了收租金,夫妻俩都在园区务工,老范负责修路、老伴负责种花,都成了“园区工人”。“第一年种秋葵,一点经验也没有,园区请来技术人员给我们培训,现在种花就跟以前种粮食一样熟练了。”蔡光玉说,自己和老伴在家门口打工,一天都能有近200元收入,非常满足。

 

园区在土地流转后,仍然交给农户管理,公司进行必要的帮扶,这样可以让农户避免风险。等园区经营更加红火后,我们将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隆昌县四季花海花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范晓军说。

 

发展贫困人口高度参与的特色产业

 

隆昌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了全覆盖式摸底调研,每镇、村都形成调研报告,每户都建档。2014年全县共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1.69万户、3.84万人,贫困村49个。

 

瞄准农村贫困人口,隆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围绕界市—县城—响石为轴线的南北经济增长带,形成东部畜禽养殖区、南部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区、西部经济果林区、北部水产养殖与休闲度假区、中部生态旅游区五大板块。“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高度参与的特色产业,才能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全县已建立92个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到2020年初步构建‘跨镇联县’特色支柱产业体系。”隆昌县农工委主任杨诚说。

 

在8月21日召开的全县扶贫大会上,隆昌提出以镇(街道)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到今年底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30人,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记者 苗曦 周海波 张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