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黄琦出席“能源电力高峰对话” 为能源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14.06.2023  13:18

盛夏将至,极端天气频发,又一轮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打响,6月12日下午,在国家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之际,“兴隆湖能源电力高峰对话——极端气象条件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专题论坛在成都科学城举行。学校校长黄琦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报告。同期作报告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惠东,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科学主任申彦波,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执行董事王永平,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

黄琦作了题为《高原陡峭山区大容量隧道输电关键技术》的主题报告,针对解决青藏高原超大规模清洁能源送出通道严重受限的关键理论问题、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等科技难题,着眼于解决其中的重大工程需求。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局势动荡给全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绿色低碳转型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趋势。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正逐步取代以煤炭、天然气、石油等为主的化石类传统能源。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再生的优势,正引领着世界范围的能源革新,成为未来能源的主流和支撑。在四川乃至全国构建电力“源网荷储”多元综合保障体系中,高原陡峭山区大容量隧道输电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当前几乎无法规划地面架空输电通道的严峻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隧道输电团队联合国网四川电力公司和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多个单位,对横断山区尤其川西地区部分通道地害发育特征,区内的地球动力学环境条件和主要断裂活动特征,横断山区输电隧道可能存在的高地应力、高地温、岩爆、软岩大变形、破碎带涌突水等复杂的隧道地质灾害,隧道输电线路故障特征等开展研究,涉及电气、地学、力学、信息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其目标在于揭示岩石变形破裂动力学机制、高海拔超长隧道输电载体绝缘特性及其演变、超长分段大容量载流导体混合线路对接入电网的影响,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提供保障,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为电力能源清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本次专题论坛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四川省电力行业协会、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指导,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天府永兴实验室、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四川省市区相关政府部门、在川高校院所、在川电力行业企业等机构的负责同志170余人应邀参会,5000余人次通过线上视频直播方式参与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天府永兴实验室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康重庆主持。论坛上,周孝信作题为《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前景分析》主旨报告,惠东作题为《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定位》主旨报告,申彦波作题为《汛期气候预测及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主旨报告,王永平作题为《四川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响应探索》主旨报告,鲁宗相作题为《兼顾保供/消纳双目标的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技术》主旨报告。六场主旨报告既有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也有四川特色的个性问题分析,对极端气象条件下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更好地服务“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王丽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