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实录乡:“能人治村”结硕果 支书架起连心桥

12.08.2014  21:35

   四川在线消息(罗志楷 张家群) 8月9日,合江县实录乡慈竹林村11社转角凼公路桥竣工,深受群众欢迎。“‘能人治村’结硕果,古支书架起了‘连心桥’”说起这座桥,当地村民不由地说起了村支书古华良。

  古华良,是2013年12月村(居)党组织换届,通过“能人治村”下派,并由支部全体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任慈竹林村党支部书记。

  慈竹林村1271户,4225人,16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2.1平方公里,村东西面各有一条河溪,南面与凤鸣镇的农化村接壤,北面临赤水河。村民居住在村内的四面山与雷公山的四周,雷公山海拔高度约600多米,全村现有公路39.5公里,其中水泥路面9.5公里,泥结石路面等30公里,是省级扶贫村。古华良上任后首先了解村情、社情、民情,与村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村民的诉求,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古华良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和走访征求群众意见等多种形式了解到,慈竹林村11社位于山区,最主要的问题是交通不便,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是要修建公路桥解决交通难、行路难。该社92户,327人,分布在一条河溪的两岸峡长地带,村民居住在约30度的山坡上,与实录场相距7.5公里,与乡政府相距11.5公里。历来存在“三难”,即交通行路难、发展经济难、小伙子结婚难。

  2010年,该社群众通过投劳修建了3公里长的公路路基,但位于转角凼处与外面的公路连接点有一河溪成了“拦路虎”,一直无法筹资兴建。村民曾修建石桥、水泥预制板桥等供来往群众通行,但都被洪水一一冲毁,如遇一般洪水就无法通行,1988年该处涨大水时一群众过河曾被洪水冲走淹死。桥的现实问题直接阻碍了学生上学、群众出行等生产生活。

  古华良采取了争取乡政府资助一点、村委会支持一点、社会成功人士捐资一点(经商的成功人士施光春捐资了1万元、古支书带头捐资1000元)、群众出资一点的筹资办法,修建了长20.7米的公路桥,筹资投劳折合11.8万元,使得该社和相邻的群众共有700多人受益。

  脚步并未停止,古华良修桥似乎上了“”,又带头捐资1000元,现已筹备修建第二座位于慈竹林村13社胡豆滩处的公路桥,桥长36米,拟投资30多万元,竣工后将有乡内的觉悟村、凤鸣镇的农化村等3000多人受益。从目前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来看,已与多方形成共识,并初见成效。8月10日,合江县有关部门来乡检查工作,该部门负责人已当场表态愿意帮扶出资10万元,争取在近期内动工修建。

  为改变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古华良主动作为,认真规划,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涉及全村水、电、路、桥、产业发展、住房改造等全方位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一是7月底,国家扶持投入30万元的人畜饮水项目工程竣工;二是国家投资152万元的农网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三是利用土地整理项目年内将实施硬化村级公路5公里、改造维修山坪塘15口;四是利用新农村建设项目已进行残茨林改造500亩,年内栽植真龙柚1000亩;五是年内全村实施危房改造8户,其中为特困群众袁昌奎筹集1.2万元建房已经动工修建。以上这些项目的不断实施,将大大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慈竹林村将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使得为“”一任造福一方变为现实。

  农村是个大舞台,党的群众路线为基层干部指明了方向,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众多机遇,给基层干部发挥聪明才智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人为本,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为落脚点,充分体现党的亲民、富民、爱民政策,使众多的基层干部和“能人治村”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