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省旅发委党组书记胡斌:专家调研称九寨沟可于五一前“三限”开放
“当你在旅途中看到蓝蓝的天,看到清澈的水,看到当地的风土人情时,你会笑会开心,会重新焕发对生活的斗志。”说起旅游,省政协委员、省旅发委党组书记胡斌可谓感触颇深,从1987年大学毕业起,他便工作在四川旅游最前线。
2017年,四川旅游再创佳绩,实现旅游总收入8923亿元,接待国内游客6.69亿人次。无论是旅游总收入还是接待游客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旅游着墨许多,勾勒出四川未来发展蓝图——打造万亿级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世界最重要旅游目的地。
在胡斌看来,四川要从旅游经济大省到强省,仍有诸多问题亟需破解。譬如,部分旅游产品品质不佳、品牌不响,景区人文情怀和温暖还不够。针对各界关注的九寨沟何时重新开放一事,他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九寨沟要完美归来,至少需要3年时间,专家组反复调研后认为,若游客安全问题能得到保障,九寨沟景区可在今年五一前“三限”开放,即限制区域、流量和时间。
新词
“交通+旅游”首次写入报告
四川正研究坐火车去欧洲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四川要全方位推进“交通+旅游”,推动景观全域优化、服务全域配套、治理全域覆盖、产业全域联动。值得关注的是,“交通+旅游”的概念系首次写入。
“旅游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离开,去到别的地方,无交通不旅游。”胡斌告诉记者,大众旅游时代,与交通便捷有很大关系。目前,四川拥有国际(地区)航线104条,也迎来了高铁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交通能带动旅游的发展,旅游也能让交通提档升级。他透露,去年四川便先行先试,省旅发委与交通合作,在全国率先做了“交通+旅游”行动方案,按旅游经济发展规律,把交通和旅游的道路都打通。
记者了解到,今年四川将正式启动综合交通三年攻坚大会战,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现代航空“三网”并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200亿元。除加快汶马、宜攀等高速公路建设外,力争雅康、绵西等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同时,加快成贵、成兰等高铁建设。
在胡斌看来,待雅康高速建成投用后,整个川西旅游资源都将被盘活,市民从成都出发,很快即可深入康巴腹地。到2019年,成都到宜宾、到贵州的高铁开通后,川南的旅游资源将被拉动。
“去年,成都国际班列年度开行规模突破1000列,已连接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等14个国际节点城市。”胡斌透露,中欧班列正改变四川对外开放格局,省旅发委也在研究,能否让这条洲际铁路既能运货也能运人,让市民有机会坐火车穿过中亚去欧洲玩。
痛点
四川旅游“一城垄断”
航空口岸能否多增加几个?
政府工作报告明晰,四川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富民强省的重要措施。
“什么是旅游经济强省?规模和品质并举才叫强。”胡斌直言,四川旅游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还要持续推进,让量质双升。
由大到强,一字之差,如何转变?他认为,四川的旅游业存在多个问题,比如区域、产业、客源、消费结构都较为失衡,要做旅游强省,就得先补齐短板。“以成都为例,其总量占据了全省旅游的大半壁江山,像川西北和攀西,两者总量仅占全省不到10%。”
无论是入境游人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成都所占的比例都达到了90%。“这已不是一城独大了,而是一城垄断。”谈及原因,胡斌有一个思考。他说,目前整个四川仅有成都一个航空口岸,数量排名全国第17位,“发展旅游必须打破一个口岸机场的垄断”。他呼吁,像九黄、西昌、绵阳等机场,都可作为航空口岸,“因为外国游客基本只能通过空中才能入川,航空口岸的增加有利于入境游人数增长”。
跳出单一景区模式 每个旅游要素都能形成产业
“说起四川旅游,你会想起什么?”胡斌这样问记者。事实上,说起四川旅游,绝大多数市民想到的是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等地。
“它们是什么?是景区。”胡斌说,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有藏历年、羌历年,有美食之都,有三国文化,有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仅仅是景区。“最近,很多国企开始进军旅游,这是好事,但大家都在争抢景区。”
在他看来,旅游要由大变强,必须跳出景区发展模式。“在过去30多年中,我们做成了以景区为核心、以观光为主体的门票经济。”事实上,这种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数据显示,在四川的旅游总收入中,游客在四川最高的花费是住宿,其次是旅游商品,第三是餐饮消费。至于景区门票收入,只占旅游总收入极小的一部分。
“旅游的核心是让人感到快乐。”胡斌认为,四川旅游绝不只有景区,任何一个旅游要素都能形成产业,譬如住宿、餐饮、购物、交通、大数据等。
门票价格与服务不匹配 景区缺乏人文情怀和温暖
在胡斌眼中,四川部分旅游产品品质不佳、品牌不响。“很多产品是粗放型的,缺乏温暖。”他告诉记者,很多游客质疑景区门票过高,就是因为其服务与价格不匹配,“游客觉得景区风景是大自然给的,景区修条路就收门票,那你提供的服务和附加值呢?”
他以九寨沟为例。过去九寨沟的门票加观光车票价总额超过300元,市民进沟后就是拉练式拍照,没有深层次体验。“300多元的票价,提供的服务呢?我能不能在诺日朗附近品一杯咖啡?能否看看景区的晨昏昼夜听听鸟叫?冬天时,能不能有个室内看雪烤火品茶?如果有这些,我相信游客会觉得很值。”
除了品质不佳、品牌不响外,胡斌还认为部分景区缺乏人文情怀和温暖。“我们的开发深度不够。”他说,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方面,四川景区的挖掘度都还有待提升,“以前,外国人来四川玩,除了去景区,还喜欢观鸟、走剑门蜀道,有的还要去青石桥逛菜市场,如今都没了”。
“旅游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他认为,未来四川的旅游要形成产品和配套,“我们的熊猫,全世界认可度都很高,但它没有形成一个落地路线。游客看了大熊猫以后呢?值得思考。”
关注
五一前九寨或“三限”开放
前提条件必须要保证安全
作为世界级景点,九寨沟的恢复与重建,受到各方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九寨沟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早日向世人重新展现世界自然遗产的独特魅力。
“这是九寨沟转变旅游发展模式的一个契机。”胡斌告诉记者,在地震前的过去3年里,九寨沟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一直在下降。“为什么?因为它的客源结构靠口碑,非常单一。”不过,九寨沟也意识到这种变化,其业态也在悄然改变,除了景区游外,也增加了山地高尔夫和众多高品质酒店,正在往休闲、度假方向靠拢。
他认为,九寨沟地震标志着四川传统纯观光型旅游时代结束。“现在规划已经出来了,开了4次大会,重建也全面启动。”胡斌说,九寨沟要完美归来,至少需要3年时间,但是专家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后认为,九寨沟景区可在今年五一前“三限”开放。
所谓“三限”开放是指限区域、限流量和限时间。胡斌解释,限区域就是指暂开放九寨沟主沟。限流量若真正实行起来,意味着每天进沟人数可能在5000至10000人左右。“过去通常是一日票,专家建议将其拉长,变成两天。”他说,这样就可根据天气情况,对进沟时间进行随机调整,“待九寨沟完美归来后,流量控制也是必须的,每天最多进2万人”。
不过,九寨沟是否能在今年五一前“三限”开放,还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就是安全,要保障游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做好开放区域山地泥石流灾害防治和排查。”胡斌说,其次就是信息必须对称,无论沟内还是沟外,一旦发生险情能及时转移。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