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超:照顾精神残疾女儿20余年

14.04.2014  10:14

照顾精神残疾女儿20余年

社会各界的爱心不断涌向她

三江都市报记者 刘晓立

  20多年前的一场大病之后,乐山城区牛咡桥社区居民胡其超的女儿的智力便一直停留在了1岁多的水平。多年来,胡其超想尽一切办法,送女儿到多家医院诊治,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但女儿的病依然未有好转。由于女儿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得知她家的情况后,市级各部门单位、街道社区向这个特困家庭伸出了援手。

不幸

  小小年纪身患重病


  8日,记者来到胡其超的家里,刚进屋便看见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子正“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语。见到记者来了,她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拉着记者来到窗边,指着外面某处,不停地说着听不明白的话。

  胡其超向记者介绍,这就是女儿曾琳琳,今年22岁,患有精神残疾,智力很低,估计只有1岁多的水平,语言表达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由于患有脑部疾病,需长期依靠药物控制。

  上世纪90年代,胡其超和丈夫曾国太生活在犍为县铁炉乡,那是个偏远的小村庄,当时交通不便,医疗条件也很差。1991年8月28日,孩子平安出世了。“孩子生下来时,一切都很正常,能哭能闹还能吃。后来在1岁多时,孩子就开始生病发高烧,几天不退烧,严重时浑身抽搐,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生给孩子检查也没查出原因,只给孩子吃了消炎药和退烧药。”胡其超说。

  在孩子3岁多时,病情越来越严重,发作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人也处于昏迷状态,胡其超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医生诊断孩子患有严重的癫痫病,这种病很不容易治愈,每年都会不定时发作。因为孩子得了癫痫病,胡其超想尽一切办法给她治病,四处打听哪一家医院能治疗这种病,甚至偏方也要去试一试。这样,家里的积蓄很快用完,还欠了不少外债。

   困境

  为女儿治病花光积蓄

1995年,为了给女儿治病,胡其超来到乐山城区一家理发店当学徒,想学一门手艺挣钱。她一边在理发店打工一边四处打听治疗癫痫病的好方法。

  因大女儿患有重病,按政策胡其超和丈夫可以生第二个孩子。1997年,儿子出生,这也同时加重了家里的经济负担。胡其超的丈夫留在犍为老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只能在空余时间出去踩三轮车挣点零钱补贴家用。

  2013年,胡其超听一位朋友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能治女儿的病,于是将女儿送到该医院检查,得出结论是精神发育迟滞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治疗了一段时期,所带的几万元钱花完了,女儿的病情也没有明显好转,只好回家服药控制病情。

  “癫痫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如果按照正常剂量服药,每个月要花近2000元,这让我们无法承受,现在只能服用最低剂量的药物维持。”胡其超说。

  2012年,牛咡桥社区介绍胡其超的丈夫到一家单位当保安,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后来,胡其超为了挣钱给女儿治病,接手一家理发店。但因为女儿白天需要人照顾,理发店的生意也因此受到影响。

  “我们每个月还要给家里的老人800元生活费,我儿子去年考上了乐山师院的音乐系,几个月前就收到录取通知书。但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供他读书,他现在都为此生闷气。有段时间,我感觉活得太累,太痛苦了,几次走到岷江二桥的河边想一了百了,都被好心人劝回来。”胡其超捧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流着眼泪说。

  据了解,胡其超的儿子从小一直很喜爱舞蹈,他的街舞跳得很好,曾在乐山市实验中学获得舞蹈比赛第一名。“儿子近些年对街舞简直入迷了,每天有空都要去市体育馆里去练习,他的手掌都磨出厚厚的茧子,他还带了两个徒弟。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从事喜爱的舞蹈事业,也能挣些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胡其超说。

   援手

  社会各界爱心如潮


  记者从牛咡桥社区了解到,目前,市级各单位部门、社区对胡其超一家都伸出了援手。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还成为她家的对口帮扶人。

  牛咡桥社区党委书记胡动力说:“胡其超一家人的遭遇,全社区都很同情她们,社区号召各级部门为她家做了很多工作。在优惠政策上,社区逐级向上申请,经乐山市市中区民政局考察后批准为重点困难户。

  据了解,牛咡桥社区在2010年为曾琳琳办理了低保手续,现在享受一定的低保金,让她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同时残疾人相关的优惠政策都尽量让她享受到,比如残疾人重度护理费每月有80元,还有残疾人康复治疗等。

  春节期间,乐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中心血站、柏杨街道办事处工会等单位都来慰问胡其超家。今年3月26日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志愿者去了她家中看望。这些都让胡其超一家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关怀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