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胜利75年,世界走到十字路口
原标题:二战胜利75年,世界走到十字路口
特殊时刻,中俄领导人通了一个重要电话。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就5月9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向普京和俄罗斯人民致以热烈的节日祝贺。
5月9日,俄罗斯莫斯科战争胜利日空中阅兵。图:新华社75年前的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世界结束了最黑暗的一页”。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先后被卷入了这场阴霾。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
75年后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全球。确诊病例超385万,死亡病例更是超过25万。各国经济同样面临冲击。有人提出关于经济衰退的担忧,有人预言全球化的终结,还有人提出对战争的担忧……
历史并不会循环往复,但每一行总有相同的韵脚。各国如何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回望这场战争,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第一,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
二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团结。
胜利的黎明前总有沉重的至暗时刻。1941年,远东战场上,中国大片国土沦丧;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在珍珠港遭到重创;欧洲战场上,德军兵临莫斯科;北非战场上,德意联军的装甲铁骑让英军节节败退……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肆无忌惮地挑战着人类文明的底线。
最深重的灾难,激起的不是恐惧而是团结。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反法西斯阵线的形成,推动二战迈过转折点。此后,贷款、物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冒着战火在同盟国间流动,跨越了种族肤色、意识形态、国力强弱的差别。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绥靖政策永远满足不了法西斯的野心,祸水东引不会永远将灾祸隔于世界的另一边。如今各国再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共同威胁,如果人人自危、袖手旁观,甚至污蔑、甩锅,不仅对阻止疫情蔓延无济于事,国家间的隔阂与猜忌也会与日俱增。最黑暗的日子里,团结是最明亮的火焰。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病毒当前,团结协作是大势,也是共识,中国已在身体力行。作为全球抗疫的积极推动者,已尽己所能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提供了紧急物资援助,向190多个国家出口防疫物资,并通过多种形式分享防控经验、救治方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普京通话中说:国际社会应该发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精神,齐心协力,团结互助,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打赢这场关系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卫战。
来自历史的提醒,如雷贯耳。
第二,永怀希望,总会迎来曙光
二战胜利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永远怀抱希望。
当侵华日军势头凶猛,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相继陷落,武汉危急之时,毛泽东主席写下恢宏的《论持久战》,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决心。
当纳粹德国重兵进逼莫斯科之时,十万苏联红军官兵参加红场阅兵,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慷慨奔赴前线抗击法西斯入侵,燃起苏联军民极大士气,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段佳话。
当波兰、法国相继被攻陷,整个欧洲开始陷入绝境境之时,丘吉尔发表讲话激荡人心:“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我们也要争取胜利”。他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一直沿用至今。
面对侵略,战士从未束手,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希望。面对疫情,医护人员对科学怀有信心,才会义无反顾地冲在一线;人民对国家怀有希望,才能出现布下阻遏病毒“铜墙铁壁”的人民力量。面对遭受重大冲击的经济,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宣示着面向复兴继续挺进的坚定信念,燃起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对实现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心。
无论现在多么艰难,希望一定在未来,这一信念在世界范围也不乏回响。5月8日,96岁的二战亲历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发表电视讲话:“永不放弃,永不绝望——这便是‘胜利日’所要传达的信息。”尽管疫情尚未结束,各国还是以自己的方式举行了纪念仪式。俄罗斯举行空中阅兵,法国总统向戴高乐将军雕像敬献花环,英国首相改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讲话,波兰总统在空荡的广场上戴着口罩完成致辞……
5月8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总理默克尔等官员在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馆献花圈。图:新华社简化仪式没有淡化历史的铭记与未来的思考,如果说理性科学的抗疫方法激发胆识,对于未来的希望则为胜利引导方向。77亿个温暖的希望,共同绘就全人类美好的未来。
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被75年前的胜利所重构,如今,变革在疫情中再次来临。
“胜利日”之后的75年里,世界并非天下太平。西方高速发展之熵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战争、疾病、贫穷、灾荒仍肆虐在我们蔚蓝色的星球上,威胁着全人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革命浪潮的推动、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在迎来更多新机遇的时候,人类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国际秩序中不合理、不完善、不适应发展需求的一面越来越凸显。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口浪尖,疫情突如其来。随着各国对抗疫投入大量政治、经济和社会资源,经历了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一个事实愈发清晰:全球抗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遏制住疫情发展这么简单。如何完善全球治理,防止疫情去而复来并减少次生灾害,同时维护世界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将随着抗疫进程的推进而变得更加重要。
世界该何去何从?在此前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的通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被疫情“封锁”的世界里,各国更需要紧密沟通和政治互信,坚决反对借疫情制造摩擦、攻击污蔑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共同敌人时不会腹背受敌。
被疫情“阻隔”的世界里,各国更需要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只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正常运转,才能边抗疫边生产边发展,维护共同的利益。
被疫情“割裂”的世界里,人们更需要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情感,人类文明不会被一场疫情所摧毁,在相同的苦难中相互同情与相互的慰藉,只会将人类文明的根基越筑越牢。
二战硝烟散尽,已有四分之三个世纪,但它的启示和思考依然鲜活:
历史必将证明,只有本着命运与共的情怀团结协作,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尽早吹响战胜疫情的号角。
点击进入专题: 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全球多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