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寻找,让“驼峰航线”英魂回归故里

22.10.2015  21:49
运送736374吨物资,468架飞机坠毁,1579名美国飞行员英勇捐躯……二战时著名的“驼峰航线”,是世界航空史上最悲壮的“空中生命线”。战后,随着美军飞机残骸和飞行员遗骨被不断找到,长眠于中国崇山峻岭之间的英雄灵魂得以“回归故里”,成为中美友谊和合作的永恒见证。

10月22日在成都建川博物馆拍摄的C-87型运输机遗骸。本网记者 薛玉斌摄

    新华网四川频道10月22日电(本网记者 董小红)运送736374吨物资,468架飞机坠毁,1579名美国飞行员英勇捐躯……二战时著名的“驼峰航线”,是世界航空史上最悲壮的“空中生命线”。战后,随着美军飞机残骸和飞行员遗骨被不断找到,长眠于中国崇山峻岭之间的英雄灵魂得以“回归故里”,成为中美友谊和合作的永恒见证。

    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个夜晚,第一架“驼峰航线”美军飞机残骸在西藏林周县彭波果拉山被发现。当地居民回忆,那一晚,飞机骤然坠落,机翼上闪烁的红灯让村民不知所措,许多孩子看到坠落的一幕都哭了。

    此后,飞机残骸和英雄遗骨被不断发现,当年生死瞬间陆续揭开,被世人了解。

    1993年9月,西藏波密县当地猎人在人迹罕至的若果冰川海拔4100处发现坠机和三具遗体,经过政府部门和当地驻军鉴定,确定为美军坠机,后经中美双方共同勘探,确认其为1943年冬坠毁的编号为41-24688的C-87型美军运输机和机组人员遗骨。根据飞行记录,这架飞机上应该有五名机组成员。

    为了发掘另外两名美军飞行员的遗骸,1994年9月,中美组成联合调查组,再次来到西藏发掘,终于找到了另外两名机组成员的遗骨,还找到了军服上的军衔佩章。

    在“驼峰航线”中,这五名机组成员被宣布失踪,美国军方认为他们阵亡,但是亲属始终不愿意相信,幻想他们有一天会“从丛林中走出来”。

    时隔多年,英雄灵魂终于回归。两国举行了隆重的美军飞行员遗骸交接仪式,后将5人遗骸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公墓,但飞机残骸大部仍残留于冰川。

    1996年,云南当地一位猎人发现了“驼峰航线”53号运输机残骸。这架飞机由美军飞行员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在1943年3月11日满载战略物资从云南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前往印度汀江,不幸坠毁在云南高黎贡山的丛林里。战友贾提尔在执行任务时发现了福克斯坠毁的飞机,但由于这个地区当时被日军占领,地面搜寻无法实现。

    此后几十年里,深受福克斯故事感动的战友汉克斯将寻找坠机作为自己的终生使命,一直在进行不懈的努力。

    1997年6月22日,在发现飞机残骸后,历尽艰辛的汉克斯终于站在残骸面前。他就地采集了一束鲜艳的杜鹃花放到残骸旁,并按照中国的传统为福克斯和两位中国战友献上了白酒和香烟。

    在“驼峰航线”开通60周年之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华盛顿和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等地举办“历史的记忆”大型图片展览,以缅怀中美军民几十年前并肩战斗的珍贵历史。由中国艺术家精心设计的福克斯铜像的揭幕仪式就是这次展览的一部分。在揭幕仪式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深情地祝愿:“让历史的记忆深植于我们的心中,让历史的丰碑耸入天空,让美好的愿望祈祝未来。

    60年前,24岁的福克斯将自己的热血洒在喜马拉雅山上。60年后,福克斯终于魂归故土。

    在亲自找到53号机并见证一座专为“驼峰航线”而设的纪念馆建起之后,汉克斯说,“现在,是我们治愈因冲突带来伤害的时候了,我们要把让所有人都感到自豪的这架陈列品当做一件珍宝。对于牺牲在驼峰航线上的1500名成员来说,它是一个真正的纪念馆。在这架中航53号运输机里面,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机长吉姆·福克斯和两位中国人,其中一位是副驾驶,另一位是报务员。他们一起飞行,也一起牺牲。它展现了在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两个国家是怎样成为战友的。

    1999年,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丹娘乡两位猎人在打猎时发现了一架飞机残骸,2000年5月,中国政府在实地寻访这架飞机时,又在米林县朗贡地区发现了另一架飞机。经过确认,系二战“驼峰航线”中殉难的美军飞机。中方随后向美国政府通报了情况。

    2002年8月中旬,根据中美两国协议,美国派勘察小组到西藏境内,寻访失事飞行员的遗骸,中方派遣人员协助。历时1个月,顺利寻获了部分飞行员遗骸。

    在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米林县朗贡村,亲眼见到现场的那一刻,搜寻人员都震惊了:一具遗骨高吊在机舱上方,没有痛苦挣扎的姿态,这说明当飞机迫降时,这名士兵被高高抛起并甩到机舱顶部,瞬间死亡。这架飞机是在1945年1月6日那场百年难遇的特大风暴中坠毁的。

    1945年1月6日,对于驼峰飞行队来说无疑是黑色的一天,仅一夜间就有13架飞机失踪,因为他们遭遇了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风暴,狂风中还夹杂着雨、雪、冰雹。据那天在加尔各答中航总站通讯台值班的黄明回忆:“收到的电报时断时续,一开始地面并没有太当回事,驼峰上空哪一天没掉过飞机?飞机又哪一天没遭遇过恶劣天气?但听着听着就不对劲了,保守估计当时空中至少有各类飞机100架左右,传回来的电文竟全都混乱不堪。汀江站这时报告说:他们值守的电台听到的都是声嘶力竭的喊叫,全都不是好动静了。

    2002年9月27日,中美两国代表在拉萨举行了遗骸交接仪式。这次发现的美军飞行员遗骸共112片,全部系二战时期“驼峰航线”成员。根据美方二战资料记载,遇难飞机为C-44型运输机,失事时间为1945年,当时机上有4名美国机组人员,年龄在18到22岁间。

    2015年,为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四川建川博物馆、《大轰炸》电影剧组等组成的小分队到若果冰川收集41-24688坠机残骸。参与行动的建川博物馆保安部队长次仁曲扎告诉记者,搜索队员在上次发现美国飞行员遗骨的若果冰川发现了三双军靴,其中一双是高筒雨靴,还有两双高帮军靴和一双低帮军靴。

    易贡乡中北村村民罗松是此次第一个发现遗骨的人。他也是1993年第一次发现美国飞行员遗骨的5名当地人之一。这次他再次作为向导带领搜索队攀上冰川。

    “我在一片雪地中看见了一根人的腿骨,在周围又发现了军靴。这次发现的美国军靴和90年代我看到的美国飞行员军靴是一样的。”罗松说。

    搜索队员还在鞋子周围发现了6块骨头,包括一块胫骨、一块踝骨、一块髋骨等。

    长眠冰川70余年后,“驼峰”美军飞机残骸被找回。

    然而,时至今日,一些失踪的驼峰机组人员仍然长眠于中国的崇山峻岭中。

    每位飞行员从起飞那一刻起,就做好了也许永远不会再降落的准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