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奖学金获得者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学术之星蹇磊

25.03.2014  12:35

   编者按: 值新一轮奖学金评定之际,为让广大川师学子了解奖学金获得者光环背后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成就与喜悦,走进他们的心路历程,学习他们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工作部(武装部)特别推出“单项奖学金获得者背后的故事”系列报道,希望更多的同学从他们身上汲取优秀品质,成就自己更精彩的人生。


蹇磊同学近照

  蹇磊,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0级5班,本科学生。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学术科研成果奖学金获得者。主要成绩:其学术科研论文《吐昔烯衍生物分子的电荷传输性质》在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即一级学术刊物,又称权威A类)《物理学报》全文发表。

  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这就是“梅花”精神。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坚毅果敢的男孩---蹇磊。

  蹇磊和许多同学一样,懵懵懂懂的就来到了大学,还没来得及思考大学生生活应该怎样度过时,他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的时光。对于未来一无所知和茫然,一年行尸走肉般的大学生活让蹇磊决意去改变。

  从小就羡慕科学家的蹇磊拾起了最初的梦想,做科创是他为大二的自己选择的一条道路,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他完全是是一片茫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该怎么去做,需要什么才能做好,空有一腔热血和努力。凭着这份执着和热情,他来到实验室诚恳的向师兄师姐请教,也被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努力刻苦的状态深深的感染着。在实验室里,他感觉到什么都不懂,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需要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需要熟练运用高斯软件,需要知道怎么计算分子的热力学性质,非线性光学性质,电荷传输性质等,需要看大量的文献。为了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多学点东西,大二到大三的两年中午蹇磊基本没睡过午觉,上课前,开会时,他利用一切有空的时间去看文献和学习基础知识。 

  蹇磊回忆到,每当他看文献和呆在实验室时,总是有人不解的在一旁冷嘲热讽。他总是告诉自己不要在乎别人嘲笑我坚持,要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做实验时总是有喜有忧。蹇磊也遇到了挑战,因为理论计算的分子特别大,上传到服务器上总是出现错误终止,上小木虫查阅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解决不了问题,期间为了解决问题耽搁几个月的时间,多次尝试最终都是失败告终,但是凭借着相信的力量和不懈的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他们通过不懈的尝试终于突破了这一个瓶颈期。最终,蹇磊他们团队在坚持该课题一年多后,发表了一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物理学报》上,并因此获得学术科研成果奖学金。《物理学报》被SCI-CD,SCI-E,EI-P,CA,INSPEC,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10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259,总被引频次为8556次,在本学科国际同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于中上水平,在80种国际综合性物理类期刊中,《物理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位居第18和第31。其中,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居中国物理类期刊第1位、中国科技期刊第1位,影响因子为中国物理类期刊第2位。而对于一名本科学生而言,能发表在这样的核心期刊上是多么大的荣誉啊。

  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蹇磊感叹到:“人生在很多时候都需要做出选择,当我们一旦做出选择时,无论前方发生什么都要一如既往坚持下去,坚持自己的坚持,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待,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个人都渴求成功,成功的道路上总是那么拥挤不堪。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不懈。我们就一定可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收获成功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