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小伙长期胃痛不重视 入院已是胃癌晚期切胃2/3

09.12.2015  15:46

成都市三医院胃肠专家:胃癌检查逐年递增 三成患者失去手术机会

四川在线消息 (李诗敏 四川在线记者 杨丹)近日,央视前知名主持人方静因胃癌转肝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4岁。其突然离世,再次引起网友对“胃癌”的关注。数据显示,胃癌全球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4位,我国同样为胃癌高发地区,每年新发胃癌病人40余万例,占据全球年新增病例的50%。据市三医院胃肠外科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科室胃癌检出约以每年15%的速度在递增;其中,30%的患者因为发现过晚出现肝转移、腹腔转移等,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今日,成都市三医院专家发出特别警示,胃部出现不适应引起足够重视,做到早检查、早发现。

年轻小伙长期胃痛不重视 入院已是胃癌晚期

19岁的小伙徐涛(化名)因为消化道出血被送入医院,仔细检查后,医生发现问题并非那般简单——患者被查出患有胃癌,而且已经是中晚期。经过手术治疗,徐涛被切除了2/3的胃。而他,也是目前成都市三医院胃肠外科收诊的最年轻胃癌患者。

“不适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却一直不重视。”成都市三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刘雁军博士介绍说,徐涛胃痛史已经存在好几年,但从来都没做过专项排查,都是当做胃炎等在治疗,“平时吃饭不规律,有时还会喝酒、吃辛辣食物,就认为胃痛是这些引发的。”

每年15%速度递增 三成患者“拖”得失去手术机会

类似于徐涛的患者不在少数。刘雁军表示,近年来胃癌成为我国高发癌症之一,科室收诊的患者同样在逐年递增。不过,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都未引起重视。据市三医院胃肠外科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科室的胃癌检出患者约以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目前每年的胃癌检出患者可以达到400例左右;其中,因为发现过晚,有约30%的患者已出现肝转移、腹腔转移等情况,失去了手术的机会。

“如果能够早发现,情况会大有改善。”刘雁军介绍说,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9O%以上,因此,早发现是改善疗效、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如何发现早期胃癌】

了解胃癌早期征兆: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

·消瘦及贫血。早期患者的身体会急剧消瘦及严重贫血。由于症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从而引起患者消化吸收不良和消化道出血,更加重了消瘦和贫血。

·上腹部疼痛。多表现为心窝部空心痛,疼痛较轻,可耐受,与进食无关。老年人的痛觉较迟钝,因而多表现为腹胀。

·腹泻。可能是与胃酸过低有关,大便可呈糊状。

·食欲减退。早期胃癌往往是突然性地表现为食欲不振和厌油腻。

·恶心、嗳气、反酸及呕吐。胃癌病灶位于胃出口处的幽门部时,最明显的早期症状常是恶心。

·腹部隐痛。早期胃癌的疼痛无定时,或胃癌的早期症状为持续隐痛,而不像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那样有较明显的饭后痛或饭前痛的特点。

·腹部不适及饱胀。胃癌的早期症状常有一种腹部烧灼、嘈杂及饱胀感,饭后特别明显,并且伴随病情发展,症状日益加重。

·呕血及黑便。若胃癌的早期症状就侵犯较大血管,则引发呕血,大便变黑或如柏油样。胃癌的潜血和黑便为持续性、顽固性,而胃、十二指肠溃疡引发的出血多表现为间歇性。

【高危群体】

·饮食不合理:长期饮食不合理或无规律者;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大约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癌。我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萎缩性胃炎者: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疾病。该疾病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胃切除术史者:做过胃切除,尤其胃大部切除,也是胃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原因尚不清楚,但胃癌术后15-20年须提高警惕,临床上有接近3成胃癌患者曾有胃切除术史。

·家族史者:直系亲属中患有胃癌者

【早期筛查】

胃镜是确诊胃癌较可靠的方式。除了4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年定期做胃镜外,如有家族史、胃病疾病史的患者应当提高检查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