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姑娘欲换肾救父办捐肾公证 武侯公证处为其扫除办证障碍

04.08.2015  15:45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实习生 付策民) 今年5月13日,两个年轻喇嘛匆匆走进了武侯公证处。原来二人是姐弟俩,其父亲因病急需移植肾脏,所幸姐姐肾脏配对成功,故前来办理自愿捐肾声明书公证。一番交谈后,接待他们的公证员却发现,当事人既不会说汉语,也没有身份证。但家中老父病情刻不容缓,急坏了当事人姐弟俩。

了解申请人的困难后,案件承办人李璇找来藏语翻译,并替姐弟两咨询临时身份证办理以及准备各种材料。在拿到临时身份证后,李璇当即为二人出具了公证书,并代表公证处免去了他们所有的公证费用。近日,这则案例参选了”法治成都·公证同行“——成都市十大典型公证案例评选活动。


家有老父等待换肾救命 藏族同胞却遇办证难题


近日,记者来到武侯公证处,见到了办理该案的公证员李璇。由于案例较为特别,让李璇印象深刻。

据李璇介绍,申请办证的当事人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她是位藏族姑娘,不会汉语。所幸,同行的弟弟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在当事人弟弟结结巴巴的讲述下,李璇大致了解了情况。原来,二人的父亲身患重病,急需移植肾脏,姐姐已配对合格,只差医院要求办理的自愿捐肾声明书公证,就可进行接下来的手术。

在检查完他们提供的资料后,李璇发现了两个问题,“首先,由于语言障碍,我们双方无法顺畅沟通,这导致如果不能确定她的确了解了所签署文件的内容和意义,公证就无法办理。其二,当事人一直在佛学院修行,没有办理过身份证,身份也就无法核实。

得知公证办理受阻,当事人弟弟显得十分着急,“既担心着一周要做三次透析,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父亲,办理正式身份证又需要长时间的等待。


联系藏语翻译准备办证材料 公证员主动为二人解忧


除了语言和身份证办理的麻烦,该案子的进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因为涉及当事人弟弟和当事人有较强的利害关系,单方面请她的弟弟进行汉语翻译就不符合公证处真实性、可靠性原则。”李璇说,两姐弟原本请了甘孜阿坝驻成都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进行语言翻译,但弟弟却不小心将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弄丢了。

考虑到当事人情况特殊,李璇一边向姐弟俩耐心解释,一边联系了藏语翻译。所幸,李璇打听到,她所在的武侯公证处恰好有一个刚从阿坝州专业回成都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案子有了进展。

随后,李璇也为姐弟两咨询了如何办理临时身份证,并将办理公证所需材料、办理临时身份证的流程书写给了当事人。在其补办完临时身份证当天,李璇即刻给他们出具了公证书。考虑到当事人家庭困难,公证处为姐弟俩免去了所有办理公证所需的费用。

在出具公证书后,不会汉语的当事人通过翻译和弟弟,一次又一次地向公证员表达感谢。


公证员说法:


李璇介绍,由于武侯公证处临近藏族人聚居区,藏族人前来办理公证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案件较为特殊的情况是当事人不懂汉语,“如果不能让她明白这个声明书的法律意义和法律后果,就无法办理公证。

而武侯公证处之所以免除当事人所有的公证费用,是因为当事人的家庭情况确实非常困难,“他们实际上受到法律援助的区域性限制,但我们采取了自主援助的方式,由公证处自发为当事人免除所有费用。


推荐理由:


武侯公证处贯彻“公证为民”的宗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困难群众给予便利与优惠,为藏族同胞提供援助与关怀。本案中,公证严肃严谨地保障了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为当事人提供便利,让当事人公平的享有法律援助保障,使得公证处越来越成为助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