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项目负责人: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报道不实

19.11.2013  08:25
昨天,一则“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肺”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网络截图

  新京报讯 (记者邓琦)“太恐怖, 雾霾能使鲜红色的肺6天就变黑 ,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昨天,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这让谈PM2.5色变的公众又一次陷入恐慌。

  昨天下午,该报道中的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教授对新京报记者称,该报道中的描述与事实不符,其本人没有接受过相关采访,也从未说过“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的言论。另有专家表示,公众不必恐慌,针对老鼠的实验效果不能直接移植到人类身上。

   报道称“雾霾致黑肺不可逆

  昨天上午,一则关于“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肺”的新闻登上各大网站头条,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其中某网站手机推送后,2小时内跟帖达到近7千条,众多网友表示“太可怕了”。

  该报道称,“研究通过大鼠解剖后发现,6天鲜肺变黑肺且无法逆转。”该报道称,研究实验负责者,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宋伟民说:“PM2.5颗粒对肺的损伤一旦形成,治疗的药物成本和时间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如果形成黑肺,彻底消除的难度大大增加,几乎无逆转可能。

  报道引用了两张图片,一张被标注“正常鼠肺”,整体为鲜红色;另一张被标注“PM2.5污染后鼠肺”,整体为暗黑色,黑色分布不太均匀。

   实验系比对药品能否润肺

  昨天,该报道中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教授接受新京报采访表示,在微博上引发热议的报道“是错误的”,跟其所做的实验不符。

  宋伟民说,并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把老鼠暴露在大气中,而是先采集PM2.5,再制成PM2.5悬液,把老鼠杀掉把肺取出来,直接把悬液滴在肺上面,6天内分3次滴。

  他表示,如果把悬液的浓度换算一下,“相当于正常空气浓度的成千上万倍。

  关于实验是否属实,宋伟民说,他的确做了实验,但目的是为了比对目前市面上的药品究竟有无中医所称的润肺作用。其表示,网络上转载的“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他从未说过。

  复旦大学昨日下午表示,目前宋伟民不在上海,“等他回来我们会发布完整的该实验报告和具体情况说明。

   ■ 专家说法

  

   实验剂量浓度需具体分析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环境卫生专家潘小川认为,如果滴入的剂量很大,肺肯定会变成黑色,因为是颗粒物的悬液。“别说6天,2个小时都能做出来。

  他表示,公众没必要恐慌,老鼠实验虽然跟人体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能直接把实验结果直接推到人类身上,因为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剂量的大小以及浓度值等,都需要具体分析,而且实验中的PM2.5浓度跟大气污染没有可比性,直接滴入和人类暴露在PM2.5环境下呼吸,也是不一样的。

  环保部城市环境管理专家组成员彭应登表示,公众无需恐慌,目前针对PM2.5对人体的研究更多是基于流行病学,即统计一个城市在某种浓度值下的健康状况、死亡人数等,而“通过单一或者个别的样本来联系到对人体的伤害,理由不太充分,也不太严谨。

   ■ 调查

  

   相关报道疑似“植入广告

  记者发现,昨天媒体和微博转发的该新闻关于实验目的和过程都少涉及。

  搜索发现,关于该实验的报道并非首次,今年10月,媒体一篇报道就提到过该实验项目。该报道称,“该项目组历时5个月,使用大流量采样器在上海徐汇区非工业区、采用玻璃纤维滤纸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再制成颗粒物悬浊液,对实验大鼠气管滴注PM2.5悬浊液,建立肺损伤模型并观测不同对照组的体征、肺重比、各项关键生化指标以及鼠肺损伤程度。

  在该报道的最后,举出了某川贝枇杷膏和枇杷露两种止咳的具体药物,并称该“药物对PM2.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均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此外,报道中还有某药物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表述,称“本次研究作为药效学的研究方法具备权威说服力”。

(原标题:“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报道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