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飘扬】为党育人守初心 科技创新担使命——信息工程学院党建引领促发展

30.06.2021  07:31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西南科技大学秉承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树立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在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学校推出“党旗飘扬”专栏,专栏将多角度展示学校党建工作取得的喜人成绩,采访宣传学校各领域代表对中国共产党100年历程的认识与祝福,用文字记录那些用青春和汗水为党旗增光添彩的瞬间,让鲜红的党旗在西南科大高高飘扬。

十四五”时期,是学校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开启学校事业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信息工程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学院的关键时期。多年来,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导向,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价值塑造,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标杆,以全面提高教师能力素养为要求,以内涵式发展为最终目标,突出教育教学,狠抓科学研究,提出“显性+隐性”相结合的育人准则,并一以贯之。

抓牢基层党建 点亮育人“明灯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党委坚持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政治保障。通过支部结构调整、落实“双带头”人、创新支部活动等多种形式、选优树典,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截至2020年底,学院共有45名教师在各项评优活动中,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十佳岗位青年”等校级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的“省教育工委优秀党员”“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称号。学院党委2016年被评为校级和绵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学院被评为“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学院分团委17-19连续3年获“红旗团委”称号,学院关工委2016年被评为校级“六好”关工委。

学院坚持以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为培养标准,紧抓意识形态和院风建设。从“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入学教育开始,到给毕业生上好最后一堂党课,学院坚持形式多样的文化浸润、院风熏陶,坚持学业、精神、实践一体化培养,坚持让学生用行动诠释青年人的追求、情怀与担当。“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经过多年的积累,思政建设成果显著,学院党支部联合院内国际学生同赴东辰幼儿园、西南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西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参加“珍爱和平 拥抱世界——把爱传递下一代”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党委与绵阳市工区灵通社区开展联合共建,将学院的学科优势与育人成果与社会实践充分融合。2020年初新冠疫情肺炎肆虐,学院师生通过各种方式投身抗疫志愿服务,74名师生参与当地志愿服务,学院教师配合清华大学开展学生线下实践教学,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与校友企业共同研发的高精度红外热像仪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并获得业界高度认可,秉承大学生来自社会,也终将回馈社会的原则,信息师生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践行诺言。据统计,信息工程学院60%以上的师生在校期间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暖信志愿者团队、学院青志实践部先后荣获“十佳志愿者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多年来,学院党委以教育部和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文件为抓手,紧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稳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做实教师意识形态教育、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和“三全育人”布局,组织党支部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学习和教法研讨,通过专项培训和集中学习持续提升教师应对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工作能力,同时吸纳将退、刚退的老同志参与到青年师生的学风督导、教学提升和科研助力工作。经过多年的沉淀,在学校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及个人奖项多项。此外,学院党委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教师节座谈以及组织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等,引导全院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坚定教师职业操守,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和信念。

学院坚持以教育为本,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完善评估体系,有效促进教学科研、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改革一体化建设。多年来,学院以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学团队建设的驱动,依托科研实践活动为平行驱动,教研结合,以研促教。近年来,学院教学团队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25项,获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立项19项,获教育部产学研合作综合改革项目2项,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建设与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的交流与互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的系统化提高,使教学团队充满了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凝聚党建力量 引领科技创新

学院坚持“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人才培养主要阵地”,在加强科技创新探索的基础上,坚持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加强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逐步构建从实验室到行业应用的融合式产学研发展模式,着力营造创新科研生态圈,2012年至今,教职员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军队科技进步奖3项。

检测技术及应用研究所面向国防、流程工业、环境等测控需求,针对物质成分、物质量开展测量方法和技术研究,在现场光谱方法与技术、太赫兹检测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科研计划的持续支持下,研制了多种现场光谱测量样机,并成功应用于水和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测量;构建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实现多种大分子材料的太赫兹光谱特征分析;研制了多款太赫兹光电导天线,结合微结构、空间功率合成技术,实现了超宽谱高功率的太赫兹辐射。

特种机器人研究室团队多年来潜心从事特种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科研育人工作,依托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四川省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研制楚的基于人工智能、自动化、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通信工程等技术领域里的核机器人成功解决“河南杞县卡源事件”“广州番禺卡源事件”,有效避免了人员受伤和环境污染,成为国内使用完全自主研发核机器人解决核与辐射事故工程问题的先例,获得广州市委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以及省部级嘉奖多项。

智能微系统团队在BAW高端芯片应用基础方面取得若干重要突破,团队研发设计的镂空空腔型FBAR、双Bragg反射微声谐振器等结构突破了国外专利壁垒,第一发明人授权BAW核心专利10余项,团队撰写的“基于声波新原理激励小型化天线技术”,2021年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指南。

新能源测控研究中心紧密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长期聚焦开展以锂电池状态协同估计为核心的新能源测控研究,进行全寿命周期状态测控理论探索与产业化应用,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等项目40余项,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20余项,获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青年学者和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专家等荣誉称号或奖励20余项。中心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的状态监测与控制系统架构新技术体系,实现6大系列30多个类型电池测控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2项、鉴定2项和标准1项。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工作中,学院继续发挥学生科技活动的引导作用,扩大学生参与面和教师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科技活动的展示度。通过直播“战车争霸”“程序设计”“探秘智能车”等科技培训课程,打造“实践育人网络实验室”,让学生科技活动不断线。同时采用一个实验室建一支团队抓一项竞赛的“1+1+1”科技育人模式,积极联络专业教师参与科技活动指导工作,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学院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学生学科竞赛,年均获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覆盖获奖学生300余人。

多年来,学院党委凝练学科特色,谋划学科发展,制定目标、细化任务、狠抓落实,巩固成果,积极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2013年,控制科学与工程获批我校首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7年,“信息与控制”学科群获批四川省属高校首批“双一流”学科,2020年,“信息与控制”省一流学科顺利开展周期建设成果总结;与此同时,学院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精心打磨,学院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2个,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拥有特殊环境机器人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业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学科平台,成立自动化、网络技术、检测技术3个研究所。学院已成为西部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为我国西部教育和经济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43年的发展,学院师生怀持不骄、不躁、不馁、不服输的毅力和勇气,立足中国科技城,默默守护传承着教书育人的神圣执念。流年笑掷,未来可期,让初心薪火相传,勇把使命担在肩。未来的路上,我们携手并进,奋勇向前!

(赵多 编辑)(信息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