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扶贫”让村民笑开了花

27.03.2018  20:47

 

□陈俊秋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分红了,领了8736元。好安逸哟!”近日,大竹县川主乡铁佛村万福养殖专业合作社举行红利兑现仪式,52户贫困户共获得24万余元的产业扶持基金及红利。贫困户邓世菊数着钱,心里乐开了花。
    为了帮扶像邓世菊一样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去年6月,铁佛村第一书记付振堂动员全村贫困户将产业扶持基金入股到万福养殖专业合作社。此举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也为合作社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不光铁佛村,近年来,大竹县在创新农村发展方式上做“文章”,积极探索“股份制扶贫”,为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农村资产股权量化贫困群众尝到甜头
    如何破除 “失能弱能”贫困户增收这一瓶颈?大竹县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实施农村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将财政支农资金确权配股给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社,颁发股权凭证,从产业发展中获得分红收益。
    吃完早饭,清水镇高巩村二组贫困户蒋文成赶着去核桃基地“上工”。他家有一个患白血病的儿子和正在上学的孙子,家庭的经济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如今蒋文成从农民变成股东,除了分红还可以在核桃基地里从事轻劳动力的务工,获得两份收入。“我们家占3股,今年光分红就有1000多块钱呢。”蒋文成一脸喜悦。
    大竹县实施农村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在清水镇的高巩村、偏岩村和拱桥坝村,与大竹县林萍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了1500亩核桃基地建设扶贫收益项目,以优先股的形式量化到三个村的244名贫困人口,每人7213元,每股占总股份额的0.0177%,共176万元。
    股权量化全覆盖
    全体村民有盼头
    大竹县率先在黄滩乡平桥村试行股权量化全覆盖,村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都可持有股权,并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村委会成立‘智成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全村土地资源折合成股权,建立人口基本股、贫困户专享股、土地流转股三种股权分配模式,覆盖全村每一个人。”第一书记王帅如数家珍。
    2016年,合作社发展青花椒产业300亩,按照 “集体主营,农民入股”的形式分配股权,每股折合资金为2000元,全体村民每人无偿配有0.3股人口基本股;向贫困户进行政策倾斜,另外配有1股贫困户专享股,同时帮扶单位为贫困户资助1000元另配0.5股;有土地的可用土地叠加入股,按照每亩土地折合成1股计算,实现了人人有股权。
    此外,平桥村以村集体为主体,将300亩青花椒折合股份533股,村集体所占股份折算约为157股,所得收益全部归村集体。“预计到2018年贫困村退出,按最低收购价每公斤10元计算,青花椒亩产可达1万元,总产值可达150万元,除去成本,村集体纯收入可达近20万元,以前十几年都收入不了这么多。”村支书黄勋建算起了收入账。
集体经济破“瓶颈”村级发展更有奔头
    高穴镇以往荒芜的土地里,如今有一种“金元宝”正在悄然成长——“去年全镇种植藠头3600多亩,贫困村红花村就有500多亩。”镇党委书记沈明学说。

    高穴镇通过发展藠头、黑花生、食用菌等产业,集中利用撂荒土地,创新“四大模式”,在保证贫困群众受益的前提下,设置合理比例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红花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78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44人,人均收入23.39元。后期撂荒田地种植榨菜,预计村集体经济收益可增加8000元。
    变化从何而来?高穴镇建立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参与机制和收益机制,配强股权,利用财政产业扶持资金、村集体资产等加强股权配置。“2014年,村上成立安全藠头专业合作社、种养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设保底价收购,收益归贫困户。超出保底价部分,农户、村委会按7:3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方式,这种利润分配方式的还有黑花生和食用菌产业。”第一书记余永冬说。

大竹县精准发力决胜2018年脱贫“摘帽”
  2018年,大竹县聚焦全县“摘帽”总目标,扶贫与移民
巴中市正直镇探索“三推一创”模式发展核桃产业助农脱贫致富
  巴中市南江县正直镇大力实施“万亩核桃产业计划”,探索实践“三推一创”产业扶贫举措,着力解决核桃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2017年底,全镇累计种植核桃1.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