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联网 康巴藏区迎来第一个“暖”冬

20.11.2014  16:52

    11月16日晚,成都的府南河灯火辉煌,五彩斑斓,霓虹闪烁的廊桥倒映在水面上,微风吹过,泛起点点星光,光与电的完美结合造就了这美轮美奂的盛景。而就在同一时刻,镜头对准祖国更西南的方向,海拔4200米的川西高原深处,所波大叔正在手动启动柴油发电机,留宿在所波家庭客栈的游客们高呼“有电了”,个个兴奋不已,纷纷寻找插座为手机充电。再过几天,这座小型家庭客栈将彻底告别靠柴油发电的日子,和客栈一起告别缺电生活的还有145万川、藏两地农牧民。

    届时,联接西藏昌都电网和国家电网主网的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将竣工通电。它将彻底结束西藏昌都和甘孜南部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地区无电、缺电的现状,随之而来的是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迈上“高速路”。这,是一项引领康巴藏区实现历史跨越的伟大工程。

     电网落后 手捧金饭碗却没饭吃

    而在此之前,生活在四川省理塘县禾尼乡,今年63岁的藏区老汉所波已经记不清忍受了多少年的缺电之苦。

    理塘县禾尼乡地处318国道沿线,虽然海拔高,但是这里拥有全中国最美丽的草原和天然温泉,每年夏天旖旎多姿、美不胜收的风景都会吸引大量游客驻足。但是禾尼乡一直没有通电,全乡11个村全是无电村。所波大叔的家庭客栈靠的是每周去理塘县城买回的柴油发电,每晚发几个小时的电供游客和自家使用,主要用来照明和手机充电。看电视和电炉取暖则是一种奢侈需求。“柴油要省着点用,一旦遇上大雪天气这些油就得坚持半个月才行。”所波指着油桶说。

    烧热水、看电视、电炉取暖……这些在内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海拔4200米,四周都是崇山峻岭的高原,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里的藏区百姓,远离繁华、光明与温暖,特殊的地理环境,让他们只能把过上好日子的念头埋在心底。

    一个省的面积,一个县的人口,一个乡的财政收入。这是当地人对甘孜州的描述。“我曾在色达县工作了十年,冬天没电,有八年没看过春节联欢晚会。”甘孜州副州长张平森告诉记者。去年,“新甘石”联网工程把甘孜州北部电网与四川电网主网联接,甘孜州南部至今却仍是一片电力孤岛。隔着一条金沙江的西藏昌都地区缺电情况比甘孜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素有“藏东明珠”的美誉。虽然坐拥4000多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却不得不忍受缺电之苦,这是电网建设滞后所导致的尴尬。去年,西藏昌都地区用电量达2.37亿千瓦时,最大用电负荷7.6万千瓦。预计到今年冬季,最大用电负荷将攀升至10万千瓦,最大缺口约5万千瓦。缺电严重影响藏族同胞的生活质量,冬天取暖、做饭只能靠烧牛粪,家电买了也没法用。

    而电力短缺不仅影响了昌都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落户在昌都的华润雪花啤酒(西藏)有限公司的遭遇就可见一斑。该公司是昌都当地的龙头企业,去年的用电量为248万千瓦时,年纳税总额为2000多万元。但由于昌都地区缺电,企业2008年的年生产能力为3.2万吨,至今没有再扩大产能。“不是不想扩大规模,是不敢。”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庞家荣说,“到了冬季枯水期,要让电于民,公司现有生产线都要停掉,更别说扩大规模了。“

    对于昌都地区的缺电历史,国网昌都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彭坤深有有感触。他介绍,随着昌都地区用电负荷的快速攀升,从2008年开始,昌都电网冬季缺电的情况变得愈发严重。问题最终在2011年的冬天爆发,电力缺口达到了2万千瓦。为了应急,当地政府调来了12台柴油发电机,才勉强度过了那个冬季。可是高昂的发电成本让政府越发吃不消。

    柴油发电本是应急电源,远非长久之计。如何破解甘孜和昌都地区的缺电难题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深深知道:只有实现电力联网,才能彻底解决难题,让藏区百姓真正“用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