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每年逾160亿美元采购订单 连续4年来川寻找供货商均无果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熊筱伟 李淼)周立从手包里拿出名片盒——对身形小巧的女士而言,它似乎太大了。“每次来都发一大堆(名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位联合国秘书处采购司采购专员摇摇头。在她记忆中,还没有四川企业为联合国供货。
“联合国采购门槛不高啊,问题是就没人来申请(供货)!”简单聊了几句,周立迅速起身——该她上场推介采购项目了。在她身旁,坐着等待推介的联合国8大主要采购部门——项目事务厅、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官员。这是他们连续第4年组团来川。
去年,联合国采购总额为161亿美元。这笔大单,联合国有在川“消费”的积极意愿,但从表面来看,似乎川企并“不感兴趣”。10月23日,本届西博会联合国采购说明暨对接洽谈会上,联合国采购官员们表达了他们的困惑。
联合国采购
中国有优势却未抓住机会
联合国要采购什么?从帐篷、活动板房、汽车到网络架设服务、IT技术支持……多达上百个品类。而采购物品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联合国各个部门则异口同声——性价比。
显然,中国企业擅长此道。“和欧美同质产品相比,中国价格能低10%到30%。”长期为外企从事在华采购的中外商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唐纯认为,除价格外,国内产业链完善,可实现“一站式”采购。
目前,联合国采购中国产品,多数依靠中介。世界粮食计划署采购助理张若耕坦言,这意味着要多支付约15%的中介成本。“我们非常希望能加强和中国、和四川采购商的直接沟通。”联合国采购司副司长三井清弘一字一句地告诉记者。
但和联合国热情相对的,是冰冷的数字:三井清弘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今,中国在联合国采购中的份额,始终在1%上下徘徊,去年居全球第十五位,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后。“并没有分省数据,但中国东部份额应远高于西部。”如此看来,在微薄的1%的份额中,川企的份额几乎为零。
注册联合国供应商
企业了解不够意愿不强
为何会如此?
联合国发布需求信息、注册说明等均用英文。有企业提出,这使国内企业面临语言障碍。但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尝试将相关资料中英文并用,“中国货品还是没有增多。”张若耕说。
周立认为,国内供货商面临的仍是最基本问题:了解不够、意愿不强。会上,四川一家企业的项目工程师马云鹏就闹了笑话:参加西博会的他,听说联合国采购,顺道赶来宣传企业年产150万吨的钛渣——而这根本不在采购目录中。
目前,联合国中国籍注册供应商仍只占总数的2.19%。而作为供货资格的注册,只不过是在网上提供工商执照、法人代表等基础信息,耗时仅10分钟,“还谈不上商品具体要求。迈出这第一步的中国企业,都太少太少。”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会长王粤说。
在联合国采购说明暨对接洽谈会上,记者拿到12家企业名片,其中川企仅6家。唯一有联合国供货商经历的企业,来自广州。
要成为联合国供应商
注了册,只是获得“竞争资格”,要真正供货,还需解决“文化”和“包装”问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胡珉讲了个故事:联合国给供应商发放的表格中问,企业将如何完成“持续改进”?国内企业按自己理解,一通回复,最终直接被毙掉——不知道“持续改进”是由丰田汽车提出、西方公认的供应商服务流程之一。“找出西方和国内的不同,适应它。”胡珉认为,这涉及工业标准、谈判等多个方面。
而“包装”,并不等于产品外包装,而是企业能力展示。如何应对运输延误等应急情况、如何掌控交货时间……“国内常用的拍胸脯保证,在国外行不通。要用事实、用方案凸显能力。”胡珉说。
“中国合理的采购份额应在10%左右——也就是每年16亿美元。”王粤认为,四川在软件外包、汽车等领域供货具备一定优势,做好准备,可切下更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