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确“七权” 改革助小康

11.09.2014  10:44

 

赤化镇泥窝社区首批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证的农民乐了。张玉洁 摄


        广元市利州区是全省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县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县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区。“四个试点”县区,责任重千钧!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为我区指明了试点方向。
    2012年以来,我们坚持以统筹城乡为方略,以农村为主战场,以“七权”改革为主抓手,全面激活了生产要素,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独具山区特色的小康之路。去年底,我区县级经济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32位,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6%。
全确权、确实权、颁铁证 夯实权能基础
    一是摸清家底全确权。在率先试点承包经营权确权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子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 “四权”试点,进而把集体林权改革的完善、小型水利工程和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确权一并纳入,联动推进,实现了农村财产权的应确尽确。
    二是“真金”投入确实权。坚持“高标准、规范化、低成本”,实施全域1∶1000航拍影像图,严格按程序招标正规资质作业单位,执行“十步工作法”作业流程,确保了作业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两年试点,本级财政投入2600万元,到2016年全面完成 “七权”改革将投入1.1亿元。这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基础性投入。
    三是夯实权能颁 “铁证”。坚持权属和承包关系总体稳定不变,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老百姓的参与积极性,发挥村民监督小组、议事小组的作用,妥善处理好确权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充分进行公示公开,提高确认率,做到一次颁“铁证”。权明心也实,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目前,已完成全区5万户,11.8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完成赤化、龙潭两个乡镇“七权”确权登记颁证,正在制定全面完成“七权”改革的工作方案。
建平台、市场化、全流动 唤醒沉睡财富
    一是建立服务平台。建立涵盖区、乡镇、村三级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实行分级负责、联网运行。现已建成区级流转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交易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村组配备信息员179人。
    二是培育经营主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城镇工商资本投向农村,探索通过“七权”权证抵押融资入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现已流转农村承包耕地3.6万亩、占总面积的30.5%,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发展专业合作社155个、家庭农场43家。
    三是健全配套制度。出台以信贷扶持、担保增信、风险补偿为核心的农村金融配套政策,制定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资产清产核资和股权量化为核心的配套制度,推进以“1+4+5”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
壮产业、增收入、达小康 惠及万千群众
    坚持以“七权”改革为引擎,以“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幸福美丽新村、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旅游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个统筹”。
    近两年,政府投入7000万元,撬动社会投入6.2亿元。坚持以增收为核心,引导农民通过“折资入股”“保底+分红”等模式参与规模化经营,从中不仅获得土地租金和二次分红,还可获得就地务工收入、经营农家乐等新业态收入。2013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519元,位居33个山区县第11位、比2011年提升2位,其中财产性收入增长160%。预计到今年底,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8400元以上,龙潭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接近1万元,成为全面小康先行示范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农村改革无疑成为县区改革的排头兵。“七权”同确,深度推进农村产权改革,必须注重工作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握主体改革(农村 “七权”改革)、配套改革(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农村社保、金融、基层治理)、配套建设(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服务体系、村和新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探索将“七权”打捆作业,联动推进,降低成本,将承包经营权从权证上分置,从物权上实现了“两权”到“三权”的跨越;探索建立土地合作社,创新经营机制;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激活生产要素,扩大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培植新的农村产业形态。
    利州区将认真贯彻省委最新部署,做好做活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到2016年全面完成“七权”改革和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