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应破除利益诱惑
· 魏英杰
职称评定把许多人拖入一场可能是耗费精力却又徒劳无功的游戏之中,这对一个社会的运作及其公正性都将产生不小的负作用。
4月18日凌晨,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在网上公开发文,质疑湖北省人社厅、省作协党组在为T诗人评定职称过程中,“强行违规操作”,使其“顺利晋升正高二级职称”。据中国青年报报道,T诗人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该省作协副主席田禾。目前,省作协党组书记蒋南平与田禾均已作出公开回应。
作家方方在网上发布的《我的质疑书》,洋洋洒洒数千言,把个人所在机构及有关部门数落了个遍,可谓直言不讳。这一事件已不止于职称评定,还指向文学奖评选、贪贿等问题。由于目前尚未有部门介入调查,具体是非对错不妨暂且按下不表。让人感慨的是,对职称评定的质疑与批评,并非从作家方方开始,看来也不会到这里结束。
职称评定是影响许多人职业生涯的大事。一个人获得什么职称,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拥有什么样的职业荣誉、社会地位、行政职务以及福利待遇。有些人在退休之前,念念不忘的是评个什么职称,从中获得相应职业地位与待遇保障。比如T诗人晋升的正高二级,相当于高校的“教授二级”,在这行当里基本上是到顶了。职称评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职称越高人数越少,相应地竞争也更加激烈。
当然,一个人也可以选择不参加这场游戏,但这样做不仅要主动放弃各种利益,还要有足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猜测或不理解的目光。试想,无论是职业升迁还是福利待遇都要和职称挂钩,能有几个人具备这种勇气和决心?我有一个好友,从事新闻行业数十年,一贯不屑于参加各种职称评定,可当他想转到高校任教,就碰上文凭和职称问题,这时候他也只有徒呼奈何。
职称评定本身或许没什么错。这一机制若可发挥有效作用,对各种人才的拔擢不无好处。问题是,现在一些职称评定的乱象,可谓人尽皆知。比如:花钱买版面发论文,甚至抄袭或代写论文,而有些所谓核心期刊明码标价搞创收,已经毫无职业尊严与底线可言。
更值得一说,如今并不是那些不学无术者才挖空心思、弄虚作假,许多人哪怕在业务上是一把能手,为了职称评定的需要,也不得不违心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这表明,职称评定不仅让“坏人”有机可乘,而且也让“好人”遭罪折腾。当职称评定除了对人进行职业划分和待遇区别外,已难以合理有效地认定和选拔人才,这也说明这一机制所面临的巨大信任危机。
革除职称评定弊端,根本而言在于去利益化。也就是说,只把职称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不作为职务升迁和福利分配的前提条件。一旦个人升迁、福利待遇不必然与职称挂钩,职称诱惑力也就没那么大,这有利于职称评定回归于本位。虽说由于既得利益群体“存量”巨大,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这应成为一个坚定的目标。当前,还应从完善评定过程和加强监督机制入手,遏制各种职称评定不正之风,挽救其岌岌可危的社会形象。譬如,杜绝论文抄袭、期刊造假以及评定程序漏洞,都是亟待解决的机制问题。
职称评定把许多人拖入一场可能是耗费精力却又徒劳无功的游戏之中,这对一个社会的运作及其公正性都将产生不小的负面作用。就此而言,作家方方揭开职称评定这一锅“烂粥”的盖子,且不说具体事实和细节如何,客观上都有利于人们再次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