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人曝打假乱象:食品藏到货架顶等过期索赔

22.10.2015  08:07

    

叶光

    华西都市报记者对话中国首批职业打假人叶光、王海

    揭秘最严《食安法》之下职业打假人的公益与生意后续

    逛超市,不为购物,眼睛直直盯着商品包装看;买商品,不用不吃,为了是索要十倍赔偿。21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了成都职业打假人杨海(化名)在成都高新区一大型超市里上演的“打假”戏码,引发关注。

    相关规定明确了“知假买假”受到法律保护,“职业打假人”可以依法维权,新消法、新食安法等的高额赔偿和举报有奖制度,也间接地为职业打假带来“红利”。然而,越来越庞大的职业打假人群体,也越来越良莠不齐。多次的“交手”中,商家们除了被监督,也听过威胁的狠话,受过电话骚扰,有的因为耗不起而妥协。

    对于职业打假,叶光、王海最有发言权。他们是1994“旧消法”实施后,国内涌现出的第一批职业打假人。21日,这两位知名的打假人士向记者谈起自己所在的行业,除了对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感到欣喜,也对一些违背道德的打假感到不齿。商 家 诉 苦遭遇职业打假人 商家真的耗不起?

    最近一段时间,成都某大型超市负责人谭女士常常往当地食药监局跑,提交超市台账、视频以及生产厂家证明等材料……因为其所在超市“摊上”了职业打假人。

    索赔遭拒打假人放狠话

    10月5日,职业打假人曾先生来到超市,买了两瓶调味料以及5罐咖啡豆。刚结完账,他就提着商品找到了超市方,要求赔偿6000多元,理由就是调味料过期、咖啡豆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由于当场赔偿的要求被拒绝,曾先生多次找上超市。“他说他还藏了很多东西,如果这次我们不赔,之后会继续告我们。”谭女士说。

    投诉起诉商家直呼耗不起

    这已不是谭女士第一次与职业打假人“交手”了。2013年3月,一个职业打假人揪着超市销售的一款糖果在商品标识上存在问题,要求赔偿,还将超市告上了法庭。

    谭女士说,糖果生产厂家是上海的一家企业。为了打官司,两次从上海来到成都。然而,两次开庭,原告都不出席。“之后,他们打电话说,五个月后还会告我们。

    大概一年后,事情才不了了之。“商家和厂家,没有那么多时间跟这些职业打假人耗,有些可能就会妥协,花钱消灾。”谭女士说,这些职业打假人一般都会先要求赔偿,赔偿无果后,直接投诉食药监,如果投诉成功,他们还会拿着处罚通知书,再去法院起诉,以期得到更多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