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考研人】谢沁松:从专业“小白”到研考412分的高手

07.06.2021  11:33



谢沁松,2016级临床医学1班学生,以初试412分的成绩考取重庆医科大学消化内专业研究生。大学五年,从稀里糊涂迈入医学门槛,他一路深入,探秘幽深医学世界,逐渐寻得医学的意义,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已成为他的人生目标。以下是他的自述:


与医学结缘,是一个糊里糊涂的过程。


现在每次重温入学时的医学生誓词,总是热血沸腾。但回想五年前高考选专业时,我在五花八门的专业目录前不知何去何从,最终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临床医学。一开始的学习谈不上喜欢,但也没有抵触。第一学期的课程《医用物理》《医用化学》《医用高等数学》大都衔接了高中内容,但各科目都加上了“医用”的定语,学起来有些枯燥乏味,加之紧凑的课程安排,甚至让我感到了高中时的疲惫。


到了第二学期开始学习人体解剖学,走入了解剖实验室,我才渐渐有种“入门”的感觉。在生理学中研究正常人体的生命活动,在病理生理学中去探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显微镜下去观察那一张张妙趣横生的病理切片。这些让我对临床医学专业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它不再枯燥,我开始喜欢上它了。


或许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某个职业才能,就要看他能否忍耐部分的枯燥无聊,但喜欢的话,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医学是一门庞大的学科,医学需要终生学习,所以考研成了我唯一的选择。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实行全国统考,所以备考前期并没有花时间去择校和选择专业。从大四刚开始便积极准备考研,专业课考察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最先提上复习日程。我从生理、生化、病理这小三门课开始,跟着网课视频,按着自己的复习计划,把握好进度,按部就班的复习。因为疫情,在家复习难免会分心,家人贴心的照顾着我的起居饮食,为我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可以心无旁骛的专心学习。


考研英语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忘性大”是我英语复习最大的阻碍,重复就是我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知识点我都是翻来覆去的一遍又一遍地去记忆,不断的理解和做题巩固,让知识点才会牢牢的印在脑海中。


充分考虑了自己实力和兴趣后,我选择了重庆医科大学消化内科专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对内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佩服内科医生对疾病的病因机制和发生发展讲得头头是道,并且消化内科涵盖的疾病广,病种丰富。随着内镜的发展,很多以前需要外科治疗的疾病,通过内镜就能解决,极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所以我想要更系统去学习和研究内科学知识,希望最后能学以致用,帮助到更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初试成绩超出了我自己的预期。在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惊喜难以言表,我高兴得把成绩单的照片都拍糊了。回想准备初试的这段时间,好像也没有最开始自己想象的那么辛苦,每天只是按照计划完成复习,偶尔也会偷偷懒玩一会儿手机。我觉得心态在考研中起到的作用不比埋头苦干弱。在保证大体进度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地放松,放平心态,沉着应对即可。如果说考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那么掌控好自己的节奏,不攀比,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最后的结果一定如你所愿。


在考研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悟就是切忌自我感动。在备考初期,我会把书上的知识点写在一个笔记本上,每天看着自己写得满满笔记本,一种自满油然而生,觉得自己特别努力。其实很多时候,这种机械的抄笔记的方式真的吃力不讨好,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备考时间,还降低了复习效率,深深的陷入了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假象中。此外,在制定复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制定合适自己的计划,不要和别人去攀比。制定合适的计划和提高学习效率是很关键的。学习需要实干,它而不是作秀,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医者有两只翅膀,一是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二是恪守救死扶伤的医者本分。实习时,我深刻认识到医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救死扶伤、治疗疾病,而是帮助病人、关心病人,积极与他们沟通,减轻他们的痛苦,分担他们的忧伤,改善以及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首位分离结核杆菌的医生-特鲁多的座右铭。在成为一名医生的道路上,我也要做到用心关怀病人,从记住病人姓名的细节入手,学会倾听,学会关怀,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编辑:闵秀玲         责编: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