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四大战役” 答好时代考卷——平昌县践行高质量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25.09.2018  19:47

 

近年来,平昌县突出“六个精准”,紧扣“五个一批”,推进责任、政策、工作“三个落实”,积极探索贫困山区决战决胜脱贫奔康新路子。累计完成82个贫困村退出、8.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5.2%降低至5.37%,为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

一、规划到村到户到人打好“精准战

一是精准识别全覆盖。 探索建立 六看七步工作法 ,“六看”,即:一看粮;二看房;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没有病人躺在床;六看脱贫志愿强不强。“七步”,即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组级公示、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复核和县扶贫领导小组批准、村公告以及扶贫对象签字的识别程序,做到全过程“阳光公开”,确保识别精准,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

二是脱贫规划全覆盖。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一低三有”等关键性指标,因村因户制定脱贫规划,着力构建政府“配菜”、贫困户“点菜”、相关职能部门“上菜”的“菜单式”脱贫模式,分门别类、分村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分年度制定《平昌县脱贫攻坚项目清单》,严格落实扶贫项目清单管理,从严把控程序关、质量关和风险关,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全饮用水、道路硬化等重点任务,解决了“如何帮”的问题。

三是责任落实全覆盖。 实行“2+3+4+5+N”作战模式,县乡两级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党镇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构建三级工作体系,县成立了精准扶贫中心、乡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办公室,村派驻驻村工作队;落实四大责任,县领导的挂点责任、部门的指导帮扶责任,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驻村工作队的落实责任;创新“五个一”帮扶机制,组织2万多名党员干部领导干部按照处级干部帮5户、科级干部帮2户、科以下干部帮1户的“521”机制进行结对帮扶,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旬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县人大常委开展专题询问,县政协组织专题调研;县乡村三级层层立下军令状、挂起作战图,形成了

高位推进、持续发力的“大扶贫”局面,解决了“谁来帮”的问题。

二、破除致贫瓶颈补齐短板打好“互动战

坚持增收产业到村,打通发展愿景与人民向往之间通道。 坚持短平快优先、长远稳结合、一二三联动,依托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品牌,按照“大产业+小微经济”“龙头企业+贫困户”的发展思路,全县规模发展茶叶、花椒、水产等特色产业70万亩,建成海升、元丰等产业扶贫示范园区6个,各类农产品加企业20余家,发展龙头企业70余家,2万余户贫困户发展“小微经济”,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一村一园区”目标。

坚持道路硬化到社,打通项目带动与区位提升之间通道。 按照“整合项目、一事一议、多方合力”的原则,实施贫困村道路硬化到社,打通脱贫奔康“最后一公里”,2016年以来已完成村道路加宽1584公里,社道路硬化1418公里,获评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坚持安全住房到户,打通住有所居与宜居宜业之间通道。 坚持“宜聚则聚、宜散则散”思路,创新推进“六统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规范程序、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质量监管、统一数据入库)建设机制,实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同步实施、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有机结合,并同发展产业、安排就业紧密结合,让搬迁群众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全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入住1万户,正在建设0.4户万,完成危旧房改造5.4万户。

坚持技能提升到人,打通政府供给与内生动能之间通道。 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召开群众会、坝坝会等方式,教育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常态化开展流动式、菜单式、巡回式技能培训,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一项实用技能,累计培训了14619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5253人次。

坚持惠民政策到心,打通政策要求与群众需求之间通道。 刚性落实贫困户教育、卫生等惠民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12585人全部入学,县财政为12.7万贫困人口代缴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县内住院3.57万人次,贫困患者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医疗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低保。

三、创新实施“+脱贫”工程打好“合成战

一是大力实施 金融+脱贫” 工程。 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建立精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扶贫信贷投入,创新推出“巴山惠农贷”“巴山兴业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推行“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贷款”模式,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8亿元。与中国民生银行合作,探索推行扶贫社会效益债发行工作,有望今年9月实现全省首单扶贫社会效益债券在平昌成功发行。

二是大力实施 电商+脱贫” 工程。 建成1平方公里的电商产业园,打造电商物流综合园区1个。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国联等电商平台合作,全县146个贫困村,村村建成“村淘”站点,实现贫困村农特产品线上交易。今年1-5月,全县电商销售额达1.34亿元,带动就业创业人员近1.2万人。

三是大力实施 旅游+脱贫” 工程。 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扶贫工程,持续推进文旅、农旅、城旅“三大融合”,着力构建全域全景全产业链旅游格局。目前,全县已成功创建7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辐射带动周边沿线35个乡镇、66个贫困村、500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荣获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区。

四、全力提升攻坚实效打好“主动战

一是多源引水财政资金“”。 按照“项目一个单子、资金一个盘子、制度一个笼子”的原则,实行资金整合“一张清单”,凡属于统筹整合范围内的财政涉农资金一律整合,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财政投入、整合项目资金60%用于扶贫,实行1500万元小额贷款基金,担保基金与银行挂钩。将各类可整合的扶贫资金以股本金方式入股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再按7:2:1的比例配股给个人(所有社员70%、贫困户20%、村集体10%),贫困户享受双次配股。

二是强推硬逼从严问责“”。 由县纪委监委牵头,成立县脱贫攻坚监督检查指挥中心,组建6个明察暗访组,分三大考核片区一月一排名、两月一评比,对片区考核第一的颁发流动红旗并奖励项目资金。对片区考核末位的给予黄牌警告,扣减乡镇和帮扶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分;连续两次考核末位的,免职问责村支部书记,召回驻村第一书记并下调乡镇工作3年,乡镇和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县大会检讨,县级挂联领导全县公开陈述;不能按期完成“摘帽”任务的,乡镇和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第一书记全部免职问责,县级挂联领导向县委县政府书面检查。同时,督查中加大脱贫资料“瘦身行动”刚性落实力度,聚焦不重复、不累赘、简洁实用的要求,力戒形式主义,防止层层加码。

三是规范程序全程管理“”。 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资金跟着项目走”,实行“自下而上申报项目自上而下编制规划”,严格项目审批,严管项目流程,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坚决做到了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出台《平昌县脱贫攻坚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及相关问责办法,由县审计局牵头,组建专门团队对已实施的脱贫攻坚项目定点、定责、定标、定效开展全覆盖跟踪审计,切实做到同步实施、同步指导,同步监督、同步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