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辅导公益讲座帮家长考生解压

15.04.2014  12:32

    一项对备战中高考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与家长之间发生冲突或者产生烦恼的占到60%,80%的学生希望家长在备考阶段保持沉默、淡定、平常心。在4月12日大连教育学院组织的一场“同甘共苦  陪孩子走过中考”考前心理辅导公益讲座上,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李玉荣给中考生和家长们减压。

   

    “加油”“最棒”让考生郁闷

    李玉荣指出,中高考的学生60%的压力来自于父母的高期望和过度焦虑。一位中考生最近找到李玉荣,诉说心中的郁闷,他说“妈妈前不久开始,每天写几个大字,如‘加油’、‘最棒’,然后贴在我床头,这让我很郁闷,有种巨大的压力。”对此,李玉荣表示,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在鼓励和督促孩子,但事实上,他们会敏感地感受到压力。在这个关键时期,绝大多数孩子都知道着急和努力,他们需要的是温和的关心。

   

    考生希望家长“淡定”

    李玉荣曾在备考中高考的学生中做过调查,在“你觉得家长应对你持什么态度最好?”一题中,80%的学生选择沉默、平常心、淡定,别过度关注。

    李玉荣指出,一些家长三句话不离考试和学习,“还玩,快学去”、“上课要注意听讲”……还有的干脆来“实在”的,“孩子,你一定要考上重点啊”、“十年寒窗,关键在此一举,你要把握机会”。“这些话语会让孩子心理承受过大压力,以至于患得患失,一些孩子晚上睡不好、早上不愿意吃饭、对学习考试没信心、学习效率低下,这些表象大多与来自家长的压力有关。”

   

    要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有的父母在孩子一上初三、高三,就不看电视了,在家里做事蹑手蹑脚的,生怕惊扰了孩子。李玉荣表示,这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为我付出得太多,为了我考试,父母都不看电视了,害怕自己考不好,怕一旦考不好,会更伤父母的心。”孩子在中高考期间,父母可不可以看电视?李玉荣建议,不绝对化,应根据具体情况,尊重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感受。

    李玉荣的儿子也是今年的中考生,由于自己是研究心理学的,李玉荣更加清楚: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里的气氛跟往常不一样了,因为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感觉到明显的压力。尽管儿子到了备考关键时期,她仍然像往常一样,看看新闻和自己喜欢的一些节目。

    孩子备战中高考期间,父母用不用陪读呢?李玉荣认为,有的家长陪读像监工一样,孩子有一时放松,就立马“还有心思卖呆儿,赶紧低头学”,还有的一会拿点水果,一会问问累不累,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不仅会干扰孩子,更造成心理压力。如果孩子愿意在学习时,让家长呆在身边,那家长可以陪着,但陪伴时不要只是盯着孩子学习,可以自己看看书,这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也在学习,心里会感觉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