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老龄化社会已至,长护险扩围面临三个难题
截至目前,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达49个,参保1.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达160万人。
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去年末达到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2%,意味着我国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失能人口数的增加对我国尚未定型的老年照护体系形成了严峻挑战。
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地方政府纷纷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将长护险试点从石景山区推向全市。重庆市已从2022年1月1日起将长护险试点扩大到全市所有区县。
第一财经从试点地区了解到,长护险提升了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和事务负担,但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个人缴费意愿不足、评估标准待完善、参保人员不理解等问题。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对第一财经表示,建立独立的筹资渠道、提高商保经办机构能力以及培养专业护理人员队伍是长护险扩围中面临的三个核心难题。
49个国家试点城市 惠及160万失能人口
今年是我国长护险试点的第七年。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率先在全国15个城市启动国家层面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
2020年9月,国家医保局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新增14个试点城市,并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更大范围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达49个,参保1.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达160万人。年龄大、身体多病、卧床且病情不稳定是大多数重度失能老人的生存状态,长护险试点所服务的就是这部分目标人群。
76岁的北京石景山区居民唐阿姨是这160万人中的一位。唐阿姨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近三年里2次出现脑梗塞,1年前因摔倒导致失能,长期卧床。
专业护士张峰入户评估完成后,结合长护险的服务要求,为老人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照护员陈学权上门通过按摩调理、康复锻炼等缓解老人长期卧床导致的背部疼痛等症状。经过一个月的护理,被照护人唐阿姨夜间失眠的症状改善了很多,翻身进步很大,各项生命体征数据也都处于稳定状态。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翻身、洗发、理发等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小事,但对于很多卧床老人和家属来说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老人的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第一财经在石景山区采访时了解到,有家属表示,由于不知道如何操作,家里老人失能五年都没有好好洗过澡,直到有了长护险之后,专业护理人员带着专业的设备上门才真正解决了失能老人的洗澡问题。
对于许多长期照护失能老人的家属来说,一方面看着自己的亲人遭受身体和焦虑的折磨,一方面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他们心理压力也会非常大。因此,照护员们在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护服务的同时,也会为老人和家属提供精神慰藉、照护技能指导等服务。
石景山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试点。2020年11月,石景山区全域启动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扩大长护险试点工作。石景山区的长护险试点待遇保障水平为3000元/月,基金支付标准控制在70%。长护险服务分为机构护理、机构上门护理和居家护理三种方式。截至目前,石景山试点累计享受待遇3284人(实时享受待遇2704人),其中机构护理537人,居家护理2747人。
国家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经办服务。国家医保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保险公司参与超过70个城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50多万失能老人提供了长期护理服务。
泰康养老石景山区长护险经办网点负责人介绍,20%的失能老人在机构,80%的在家庭,照护服务呈现点多、链条长、服务面广的特点。来自全国的多家养老和护理机构纷纷在石景山“试水”,签约的机构从试点之初的3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70多家,护理人员从200个增加到了500个。
北京市石景山区医保局局长李凤芹对第一财经表示,石景山区的老龄化程度排在北京各区县第二位,企业退休职工较多,长护险试点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专业的护理服务改善了失能老人的生存状态,提高了老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长护险扩围需破解筹资和服务的难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这是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有研究数据显示,老龄化加速也将带来失能失智人口数的大幅增加,到2025年我国失能总人口预计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1亿人。
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老年人口照护问题日益凸显。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生育水平下降、生活观念变化、家庭小型化趋势、人口流动增加及妇女劳动力市场参与率的提高等因素,家庭长期照护的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化老年人照护体系亟待完善。
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朱铭来表示,从地方试点经验来看,资金来源是长护险试点扩围面临的首要问题。先从职工医保开始起步就是因为职工医保通过对医保基金的腾挪可以在不增加缴费负担的前提下筹集长护险所需资金,但居民个人缴费是自愿的,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无法保证参保人数的普及性,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居民医保难以推行长护险。
“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已被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列为了2022年重要任务之一。今年1月,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对《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试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
这份意见征求稿提出,参保对象是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暂不含学生、儿童),应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范围,分步实施。2022年先启动本市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再适时启动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2月23日,北京市医保局对征求意见情况的说明中提到,针对长期护理保险不应作为强制性社会保险的建议,不予采纳。理由是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内容,试点阶段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个人缴费部分可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代扣代缴。长期护理保险是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不同于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具有共济性和强制性。
“长护险作为独立的第六险,必须有独立的资金来源才能形成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疫情期间无法加大缴费力度但长护险保费早晚都要进行额外征缴,这个情况应该提前向参保人员充分说明。额外征缴不应该成为‘禁区’,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征缴方案,明确对特殊人群的减免政策,而一般人群则需通过缴费来享受这项待遇。”朱铭来说。
从全国范围来看,护理服务机构和护理专业人员不足是长护险扩围的另一个瓶颈,李凤芹表示。目前石景山不存在护理资源不足的问题,但若下一步向全市推广的话,远郊区县有可能会出现护理资源不足的情况。为此,石景山区正在探索“邻里互助”,探索邻居之间有精力有能力的“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模式,增加护理资源的供给。
朱铭来表示,由于护理资源不足,一些地方在推行长护险时,只能依靠家庭的亲情护理,这只是对传统家庭护理提供了经济上的补贴,可以作为短时间应急的方案,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的护理能力,希望有关部门能在建设专业护理队伍方面出台更有力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