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罗亨弟到达成都北站(1月16日摄)。他希望到与北站相邻的长途汽车站坐汽车回家,可是因为K722次到成都时晚点,最后一班长途汽车已经开走了。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发(李响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 1月17日,罗亨弟将带给女儿的毛绒玩具放在熟睡的女儿枕边。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 1月17日,罗亨弟与妻子在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团聚。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罗亨弟(左一)与儿子一家三口在南京短暂相聚(1月15日摄)。因为儿子要陪儿媳去安徽娘家过年,不能跟父亲返乡,所以老罗特意在回四川前绕道南京,先与儿子一家短聚。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罗亨弟在儿子的住处逗小孙女玩耍(1月15日摄)。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发(李响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在南京孝陵卫地铁站,罗亨弟的儿子(右)给父亲购买地铁票(1月15日摄)。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这是四川省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村民罗亨弟(1月16日摄)。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罗亨弟站在K722次列车车厢里(1月15日摄)。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发(李响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罗亨弟在成都的地铁中给妻子打电话(1月16日摄)。老罗在成都下了火车就乘地铁赶往长途汽车站,希望乘坐长途汽车回家。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罗亨弟在成都北站旁的长途汽车站询问开往四川隆昌县的汽车发出时间(1月16日摄)。因为列车到达成都晚点1小时,他错过了最后一班发往隆昌的长途汽车。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罗亨弟展示刚买到的K139次列车车票(1月16日摄)。因为错过1月16日的末班长途汽车,老罗只能再次选择坐火车。几经周折,他买到了途经隆昌的K139次列车车票。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罗亨弟在K139次列车上抽烟解闷(1月16日摄)。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发(李响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 1月17日,罗亨弟在四川隆昌县火车站广场与出租车司机谈价。因为当夜大雾,十几公里的路程老罗坐车花了40元。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 1月17日凌晨3点,罗亨弟终于到了家门口。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照片,内江(四川),2014年1月17日 老罗返乡记:60小时·2200公里·两次团圆 1月17日,罗亨弟给妻子看他和孙女在南京的合影。春节将至,在安徽芜湖打工一年的51岁四川籍农民工罗亨弟准备回乡过年。在他面前,是一条2200多公里的曲折返乡之路。为探望在南京工作的儿子,老罗1月14日下午3点从芜湖出发,先北上南京,再西进四川。 1月15日下午3点半,老罗持无座票在南京登上开往成都的列车;17日凌晨3点,历经周折的他终于回到四川隆昌县金鹅镇光灿村的家中,见到久别的妻子和女儿。芜湖、南京、成都、内江、隆昌,地铁、火车、出租车,一个个地名、一种种交通工具,连接起老罗的春节回家路,见证了这名普通打工者的两次团圆。新华社发(李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