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楼挂20余“空中楼阁” 用4根钢管撑起(图)

13.10.2014  17:09

  “”在母子楼外的一处简易房

  简易房内的情形

  “4根钢管撑起了七八米高的空中简易房,也撑起了朝阳八里庄“母子楼”里26户居民的新房梦。

  朝阳八里庄社区曾经是原京棉二厂的职工宿舍区,“母子楼”是其中的一栋职工宿舍楼。它的名字缘于它的曾经的功能:解决该厂职工生育哺乳时期的居住需求,因此该楼被称为“母子楼”。

  但是今天,这里已经不仅仅只有母子了,父子、祖孙、婆媳……甚至于十几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生活。当年的母子楼,已经承受不住了。

  从2010年左右开始,26户无力解决居住困难的居民,在自家窗户的基础上向外扩建房屋用于居住。于是到了今天,这栋母子楼变成了吊脚楼。”

   四根钢管撑起的空中楼阁

  北京朝阳区八里庄社区,28号楼北侧,一栋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12米的老楼外“”出了20余间简易房。

  这些简易房距离地面二三层楼高,全靠那些直径不足10厘米的钢管支撑。不同的简易房支撑的钢管数量也不一样,有的三根,有的四根……还有一间只用了一根。

  这栋被“空中楼阁”缠缚的老楼没有挂着楼号,人们习惯地叫它母子楼。而那些“空中楼阁”便是母子楼里26户居民自己搭建的。老李,便是其中之一。

  老李不说自己的名字,邻居们都习惯地称呼他李工。李工说自己的那间小房是2011年建的,他用3万块钱完成了这项工程,“要先在墙上打洞,把方钢嵌进去固定焊死,然后原先窗户所在的墙体打通,和简易房相连……

  这间3万元的房子通过两个支点固定母子楼一层八里庄社区卫生站的围墙上,至少看起来比房子另一边那间直接用四只8米高钢腿支撑的“吊脚楼”结实一点。

  但其实,无论老李还是他的邻居们都心知肚明,这些空中简易房,根本不安全。“地下只挖了不到30厘米,有的直接用混凝土固定在地表,这要是哪个司机手潮撞上柱子,后果没法想。”老李说。

  很多住户都知道这属于私搭乱建,但面对人们的疑问,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没有办法。

   母子楼里的逼仄人生

  朝阳八里庄社区曾是原京棉一厂二厂三厂的家属宿舍区。上世纪80年代,为了解决该厂职工哺乳期时的居住需求,厂区建了这栋母子楼,后来因京棉二厂职工没有安置住房,很多职工被“临时”安排在了这栋职工宿舍里,首先被安排的是1980年前后参加工作的双职工家庭。

  1994年,京棉二厂的李工和妻子以及8岁的儿子搬进了母子楼二层的一间小屋。小屋面积10.8平方米,放上一张双人床之后,三个人基本不能在屋子里自由转身了。老李锯断了一张上下铺的床,用铁柱固定在双人床上面,给小李睡。全家人都记得,十几年的时间里,在床上是不能坐直的,“坐直就会磕脑袋,”小李说。

  10平方米,一家三口住,是这栋母子楼60多户大部分的情况,老李家不是最窘迫的,老李说,楼里有的小屋里住了两户三口之家,两家人在中间安了一道布帘,里面那家是女孩,外面那家是男孩。“十多年前孩子都小,现在不仅不便,有时甚至是尴尬。”老李说。

  和家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是没有自己的空间的。十几年前的夜晚,无论是晚上要写作业的小李,还是下班之后想看看电视的李工夫妇。而更不方便的是需要和同层的三十多户邻居共用厨房、卫生间和浴室。每到饭点,厨房里会挤上十几位主妇,在不同的灶眼上煎炒烹炸,之后留下混乱的厨余。

  最拥挤的是过道,因为屋里的面积小,很多东西只能堆放在过道里,3米宽的过道摆上两排东西:大大小小的柜子、屋里放不下的电器,过季的衣物包裹……昏黄的楼道灯照出一条不足一米宽的窄路,有的地方一个人必须侧身才能通过。逼仄的过道串联起一层三十家住户,两层的小楼现在住了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