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倒在脱贫攻坚路上……

12.09.2016  12:41

  8月31日,32岁的张宏根背起满满一箩筐香蜡纸钱,去新垒起的坟前祭拜。

  坟头下,安息的是他父亲张秀代,生前是广安市岳池县顾县镇马家村党支部书记。

  自1987年担任马家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秀代一干就是30年。如今,村头荷花盛开,水泥路通向家家户户,养鸡业红红火火,年底全村即将脱贫摘帽,但60岁的“带头大哥”张秀代却在8月27日倒下了。

  □孙维铁 本报记者 刘川 王诗侠

  甩下狠话:

  “再不脱贫,把我脑壳砍下来

  “我这个老伙计啊,就是太拼命了,不然也不会那么快就走了。”和张秀代共事了二十多年的村主任张方武,回忆起这3年的工作只有一个“”字,“压力太大”。

  2014年6月,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全面展开,马家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在群众大会上,张秀代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全体村民。“又是走过场!”村民对此并不领情,一哄而散。

  群众思想一时统一不了,先统一村干部的思想。留下村两委干部,张秀代撂下一句狠话:“再不脱贫,把我脑壳砍下来当夜壶!

  张秀代是退伍兵,军人的历练让他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村子工作纷繁复杂,有时候就需要当机立断。”同是退伍军人出身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勇深有体会,在广东打工10年的张勇去年底回到村里,帮忙管理村上的养殖场,和老书记一起带领全村发展产业。工作上十分认真,这是张勇对张秀代的印象。去年村里规划道路,张秀代和村干部拉着皮尺量了一整天,一米都不能有差错。“后来有百姓反映有些地方建设不到位,张书记督促施工方,一处处整改落实。

  立下规矩:

  识别贫困户,一碗水要端平

  脱贫攻坚要聚焦“精准”二字,对贫困户精准识别是前提、是基础。

  开村委会,张秀代要大家发表意见,哪些是贫困户,用什么法子确定贫困户。村干部大眼瞪小眼,就是不说一句话。

  沉默的背后是马家村复杂的关系网。全村80%以上的人姓张,“哪个村干部没得几个穷亲戚,哪个不想当贫困户领国家救济,谁提的单子都搁不平!”张勇说了实话。

  这些弯弯绕、小九九,张秀代心知肚明。解决复杂的事情,张秀代就信奉一句话——“一碗水端平”。怎么个端法?张秀代立下三条规矩,一是群众自己选,自己评;二是反复选,反复评;三是村干部一律不准向群众打招呼。

  先集中村民开会,把政策讲透,把贫困户标准列出来,再把贫困户名额分到村小组,对着一张白纸,群众写上自己心中的贫困户,按得票数由高到低确定,最后进行公示。通过两次票选,马家村贫困户由最初的38户确定为44户。名单出来后,没有一人到村上、镇上、县上闹。

  在农村,修房造屋涉及的钱多、事多,或雁过拔毛,或关照熟人,对个别有私心的村干部来说简直就是“举手之劳”。

  张秀代又立下规矩,一是每户补贴多少钱公示清楚;二是建房过程中绝不指定包工队。请什么人来建房,村民自己说了算。

  有不信邪的亲戚,趁在他家喝酒时,提出想在村里修几栋房子,边说边往裤袋里“摸东西”。张秀代瞪了他一眼,把酒杯倒过来,重重地扣在桌子上,只说了一个字“”,两个月都没和他搭话。

  儿子张宏根中专毕业后,为了让他不要有依赖自己的想法,张秀代鼓励儿子外出打工,从广东、新疆到福建。如今,儿子在福州开了一个汽摩修理店维持生计。他说,“如果说父亲这么多年教会了我什么,那就是独立与自强。

  做出样子:

  冒着“枪林弹雨”,也要往前冲

  “想不到这么突然,我感觉背后一直依靠的大树倒了。”年轻的马家村第一书记周莉莉去年初来到村里,过去一直在机关单位工作,第一次下基层,工作上很不适应。哪些人要严格批评,哪些人要循循善诱,张秀代都对她言传身教,“他在基层工作那么多年,工作方法很多,我跟他学了不少。

  今年7月,正是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张秀代再一次病倒,2012年诊断出来的肺脓肿已经转为肺癌,他却将自己的病情隐瞒起来。

  周莉莉记得当时要开一个会,特别急,她给张秀代打电话,正在排队取药的张秀代说马上回来,周莉莉一直催促他,如今回想起来,周莉莉心中满是遗憾和内疚。

  同事们说,张秀代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是,“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前面就算是‘枪林弹雨’,也要往前冲,不能当逃兵。”他最希望的是能看到全村人脱贫的那一天。

  张秀代走了,家里的顶梁柱也倒了。对家里来说,张秀代生前的愿望是能靠发展产业多赚点钱,把新房子装修好。如今,张秀代家举债建成的三层楼的新房子,内部还是毛坯房样子,除了一台冰箱和彩电外,几乎是家徒四壁,这些年在医疗费上就花掉近20万元。

  “他说,我是村干部,是带领群众脱贫的领头羊,我们不能申请做贫困户。”说起这些,老伴龙春华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