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记忆:东御街 古蜀王车马必经之地

11.01.2014  16:50

  现在的东御街。

  上世纪60年代的东御街。

东御街是成都市中心一条最繁华的街道,西起皇城坝(即今天的天府广场),东联盐市口,全长约500米。留在老成都的记忆里的是,这里狭窄的街面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法国梧桐掩盖川西的瓦房,一家接一家的古老的店铺生意兴隆。街名沿袭明代旧名,据称,街的北侧为明蜀王府外城之南垣所在地。“”字含有对帝王的敬意,这条街是蜀王车马必经之地,因此得名。

成都历代的“政治中心

2010年11月9日,考古队在东御街地下人防工程里吊起两块石碑,碑上正反两面都有千余字汉隶阴文,石碑长2米多,宽1米多,厚约40厘米,碑上“巍巍大汉”用汉隶体刻就。另有蜀都太守李君和裴君的生平事迹的功德碑。考古专家王毅说:“石碑所处的位置可能是当时的衙门、集市、寺庙等公共场所,印证了成都的繁荣昌盛,其文物价值全国罕见。”成都历史研究员谭继和表示,天府广场东御街一带历代就是政治中心,三国时期就是宫廷所在地,到达唐宋时期更是繁华的政治中心。

这里还曾经是回民集中地。解放前,在街口,由张福生、马庆三、马有福、谭金亭四人合资经营的鑫记餐馆,除自己掌勺外,又请名厨陈东山主厨,特色菜为软烧鸭、糖片鸭子、大转弯鸡翅、火烧鲍鱼、红烧海参等,引来吃客络绎不绝。

铜器一条街门庭若市

东御街是铜器一条街,老成都人的日常生活用具如洗脸盆、水烟袋、茶壶、香炉、门环、门锁等,在街口南边的店铺生产,全是用铜铸造,由于造型美观,经久耐用,很受老成都青睐。

成都历史资料显示:早在明代,东御街就是“铜器业”集中之地,世代相传,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每次路过此地都看见店铺里挂着铜水枪、水烟袋、铜盆、铜壶之类的产品,工人师傅忙得正欢,铁锤下一阵金属敲打之声,好似为车水马龙的闹市和谐地伴奏,让我看到成都原始的手工业雏形。

木偶剧团和新蓉评剧团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商场内有两个剧团,一个是进东门的木偶剧团,一个是向西门的新蓉评剧团。评剧是一种北方剧种,上世纪五十年代却在成都生根发芽。新蓉评剧团建立于1953年,聘请当时在东北有“评剧皇后”之称的陈艳梅任团长,她功底深厚,嗓音圆润,眼似秋水,面赛春花,一上台一亮相,便赢得满堂喝彩。我曾经看过他们演出的《花为媒》《打金枝》《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以李艳芬主演的《杨八姐游春》最受观众喜爱。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