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取消期末考 家长偷偷考娃娃

07.11.2013  17:57

  新闻链接

  教育部拟规定

  一至三年级不统考

  近日,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

  规定摘要:规范考试。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考;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每学期可举行一次全校统考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一次。考试内容不超课程标准。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

  说到考试,你想到的是什么?复习时的紧张?考好时的兴奋?没考好时的害怕?

  眼下正是各中小学期中考试的时候,眉山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眉师附小)一年级四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左爱萍却已在思考:自己班的语文不进行期末考试,如何在下周的家长会上获得家长们的支持。

  今年继续不考试

  教育部门表肯定

  鼓励老师创新

  今年9月开始,左爱萍开始教一年级四班,准备在这个班也继续不进行语文期末考试。对此,东坡区教育局局长石冬如持肯定态度。石冬如表示,学校需要有思想的老师,左爱萍这样的老师有能力有特点,敢于去做,表明她一定有足够的准备和底气,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老师,但教育部门鼓励创新、鼓励探索,希望全区教师围绕素质教育的探索,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对教学方法等进行多元化创新,让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

  3年前的实践

  有家长表面不反对 私下考学生

  征求意见

  不考语文:家长会上无人反对

  3年前,左爱萍在眉师附小校长周琴的支持下,她带的1个班期末就不进行语文考试了。

  当时37岁的左爱萍向周琴提出,传统期末考试限制了学生和家长,不敢让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课内、课外阅读。为了减轻负担、增大阅读量、全面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自信和对听说读写的兴趣,她的三年级四班准备不再进行语文期末考试。左爱萍自称“不怕考,只是不想让娃娃们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种看起来有悖传统教学方式的提法,一开始遭到部分老师和家长的反对,经过深思熟虑后,学校对此举予以支持,并专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们做解释和引导工作。”周琴记得,当天的家长会上,家长们无一人反对。“她教这个班教了3年了,家长们对她很熟悉,都知道她的能力,也相信她。”周琴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家长有共同追求:践行素质教育,让学生顺应他们的内心去发展。

  不过最终,坦言有压力的周琴与左爱萍协商后决定:该班一学年考一次。

  试点改革

  家庭作业:亲子读书半小时

  消息一出,得到全班学生的踊跃支持。教龄已超20年的左爱萍在其所教授的班上试点改革:课本内容课上完成,课下不做练习册,每周进行多次写作,家庭作业是和父母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半小时以上,期末还不进行语文考试。

  左爱萍给家长们开了一些课外书目,家长们根据自己的规划和爱好,去给娃娃买相应的书籍并指导娃娃阅读、学习等。“每天家长必须陪着娃娃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并签字确认,如果未能完成,我就要去家访。”左爱萍说,次日,学生们各自带着自己阅读的书来到课堂上,相互阐述阅读内容,进行阅读比赛,并进行写作等。

  此后,学生们开始喜欢上语文、阅读和写作。“看似轻松,实则累。”左爱萍坦言,付出了较之往常数倍的精力在学生身上。虽然无升学率和收入等考核,但直到六年级考试成绩出来后,周琴才松了一口气。在今年的小升初考试中,左爱萍班上的学生语文考试无一人在百分以下(满分120),居全区之首。

  反应

  有家长自买练习册

  还偷偷考学生

  众多支持者全力配合,几位不放心的家长还是私下买练习册让孩子偷偷做,甚至还偷拿期末试卷让孩子做。学生刘雪的父亲老刘最初对左爱萍老师创新教学并不看好。不敢公开表达意见的老刘偷偷买回练习册,给刘雪做。左爱萍发现后,老刘虽停了下来,但心里却不服气,“没见过语文成绩是看书看起来的。

  当年期末考试时,老刘找了一份当年的语文试卷让刘雪做。“120分的总分,按照以前估计,最多能得95分,结果考了109分。”和其他质疑的人一样,老刘成为左爱萍教学的忠实拥趸。左爱萍当年的学生林焕谊回忆,“不考试了,也就没有排名了,大家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几乎都没了,加上课堂内外培养的习惯,学习自然主动了。左老师无论说什么,我和父母都全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