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6旬老太年年自驾四川跟拍候鸟 一个镜头就要十多万

08.12.2015  11:14

   >>>一只青头潜鸭的成都旅行记

    每年10月底开始,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绿杨村的几个观鸟点便布满密密麻麻的“长枪短炮”……“追鸟客”像候鸟一样,每年此时,循着夏候鸟、冬候鸟迁徙的路线,一路追踪,一路拍摄……据成都观鸟会不完全统计,自2005年以来,国内外观鸟爱好者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观察到的野生鸟类,已达8目22科65属148种。另外,今年刚确定的新鸟类——四川短翅莺,也是在这一片被拍到。

   群像

  装备动辄价值几十万元

  每到冬候鸟迁徙季节,周末或是晴好天气时,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绿杨村、广汉鸭子河湿地公园、成都东湖公园等地便会迎来几十上百名“追鸟客”聚集于此。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绿杨村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观鸟林”。绿杨树里,树龄几十年的梧桐、香樟树长得遮云蔽日。树下,低矮的灌木丛长成一道绿色防护墙,长约半公里的范围内,茂密的树林,成为了冬候鸟们休憩的乐园。“每年10月底开始,绿杨村的几个观鸟点便布满密密麻麻的‘长枪短炮’,这些观鸟、拍好爱好者绝大多数都是‘发烧友’级别,装备齐全,持价值几十万元的拍摄设备者比比皆是。”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研究人员蔡国说,绿杨村的植被环境由乔木、灌木、草坪等构成,给各种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而且,绿植茂盛的环境也为前来越冬的鸟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地面有爬虫、土里有蚯蚓、树上有果实……而这里也成为了观鸟胜地之一。

   人物

  60岁老太年年跨省追鸟

  从10月底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追鸟客”们,聚集到川大,他们将镜头埋藏在茂密的树林里,一个个竖起耳朵、瞪大眼睛凝神静气听着、看着。只要听见枝桠间传来鸟儿的响动,便迅速按下快门、捕捉林间候鸟的踪影。

  常年进行鸟类研究的蔡国格外喜欢和这些“追鸟客”交谈。在这些“追鸟客”里,一名来自贵州的60岁老太给人印象深刻,“连着两三年,每年从贵州自驾车到四川,专门为了拍摄冬候鸟。”日前,记者在川大偶遇了这名“疯狂”的老太。老太姓吴,她说,自己拍鸟已有五六年时间,“没想到,一拍就彻彻底底地爱上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越来越多。就像这拍照的相机,从最初几千元的数码相机,到后来的单反,镜头配备得也越来越齐全。一个镜头就要10多万元。”吴老太说,每年春秋两季的追鸟之旅,她会自驾汽车,循着鸟儿迁徙的地点奔波在路上,一路跟拍。“追鸟时,恍惚感觉自己也成了迁徙的鸟。不同的是,鸟儿在天上飞,我是在地上追。”

  不过吴老太说,自己还不能算是“发烧友”,“这些冬候鸟,有的会一直在成都平原呆到春天来临再返迁回北方,而有的则只是在成都平原稍微休整几天,然后就朝云南、广西等地迁徙,有些‘追鸟客’在成都拍完了后,还会跟着这些候鸟的踪迹,一直自驾车前往云南继续跟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