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台胞讲述亲历审判日本战犯:这是我人生的光荣
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赵博)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11日在北京举行历史讲座,邀请92岁高龄的老台胞陈弘讲述参与对日本战犯审判的亲身经历。
二战后期,大量侵略东北的日本部队被苏军整建制俘虏。1950年,近千名日本战俘由苏联政府移交中国,加上原来在华关押的100多名日本战俘,全部关押于抚顺和太原。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有关方面成立了“东北工作团”,调查这批战俘的罪行。精通日语的陈弘被抽调去为审讯工作做翻译,历时三年。
陈弘回忆说,这些战俘里有高级将领、伪满政府高官,也有普通的士兵。“我到达抚顺之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参加对战俘的认罪检举教育。当时东北工作团主任李甫山给战俘们作报告,我担任翻译。”
在台湾日据时期长大的陈弘,曾遭受基隆中学日本同学的侮辱。“那时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人自觉高人一等、不可一世。”他说,这也是自己一心考取“公费生”到大陆读书的重要原因。如今,作为战胜国的翻译,看着那些曾经趾高气扬奴役同胞的日本战俘。一个个“乖乖坐在小马扎上”,“我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陈弘回忆说,中国政府秉持人道主义开展认罪检举运动,感化作用显著。起先,很多日本士兵承认杀害很多人,但强调“这是上级下命令,罪在上级”。慢慢地,“很多顽固的战俘改变了态度,受审时有战俘哭着说,‘我在中国所犯的罪行几条命都不够偿还,没脸要求从宽处理’”。
本着“审判少数、释放多数”原则,除了45名罪行严重的战俘被判刑外,中国政府对其余战俘“免予起诉”,分三批遣回日本。陈弘负责了起诉书的翻译和日语宣读工作。“‘免予起诉’的人数很多,我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念错一个名字。”他说,还记得第一批战俘回到日本时被大批媒体包围采访,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中没有一人骂中国,反而感谢中国政府宽大处理,并表示余生将致力于推动中日友好关系。
这批日本战俘后来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专门从事中日交流,并出版图书揭露日本侵略者在华暴行。陈弘提到,中国曾于1956年派出一个代表团赴日,当时两国并未建交,联络会主动成立纠察队保护中方团员安全。1988年,该会还集资在抚顺建立一座“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表达谢罪、感恩之情。
“担任战犯审判翻译工作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觉到,我们真的当家做主人了。直到现在,想起那时的事,我仍然会很激动。这是我人生中光荣的一笔。”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