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颜——新时代唱响沂蒙颂歌新乐章
山东临沂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这片沃土被誉为红色沂蒙。陈毅元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8年过去了,如今的老区变成了什么样?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的同学们正在排练合唱《沂蒙颂》,准备在国庆期间汇报演出。巍巍蒙山高,悠悠沂水长。位于沂蒙山区的临沂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沂蒙颂》就是以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谱写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2013年11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深情地说,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军队与老百姓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回答了我们的党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
沂蒙干部学院教研部主任、教授 庄纪旭:沂蒙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人民坚定跟党走,党政军群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个核心要义自始至终一以贯之,从来没有变过。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它有不同的历史表现,发挥过不同的历史作用。
沂蒙山区,史称“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因为经济条件落后、交通不便,临沂曾是经济落后地区之一。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临沂市发展起了商贸经济,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宋连胜就受益于此。
山东连胜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宋连胜:党和政府包容性强、方向感强,它指明方向让你走,没有好的政策和环境,我们不会发展到今天。
随着临沂商贸的交易量越来越大,如何让货物运出去,及时到达客户手中,则成了下一步临沂商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李传明是当地一家劳保用品的经营商户,曾经他最发愁的就是货物运输。
山东临沂新明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传明:那年我订了一批工作服,是棉衣,发到长白山,得先到火车站预约,那时候要搞一节车厢相当困难,运不出去就压手里了,一个月对方才收到货,都愁死了。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兰物流基地,视察物流信息中心,考察物流运输企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
山东兰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王士岭:我们根据总书记指示,把信息化又进行了整合和提升,通过信息中心,在手机App上就能看到想用什么样的车、有多少货、货运到哪里、承诺多长时间运到、货在路上是否安全,全部的会员单位和社会车辆司机的信息都是共享共通的。
2005年李传明将公司交给了儿子李辉,接过公司后,为适应现代化物流的发展,李辉建起了现代化仓库,凭借着当地的物流优势,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工业安全产品集成供应商。对于临沂物流业为商贸发展带来的便利,他们的感受最真切。
李传明儿子 李辉:基本上物流能到的地方,我们的生意就能做到那里。正是当地政府打造了良好的物流资源,才让我们有机会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物流优势把生意做下去,我觉得这个优势在别的地方很难模仿。
从“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内货不出,外货不入”,到如今的商贸物流通达四方,临沂已经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全国商品批发贸易格局。
总书记到临沂视察之后,临沂的物流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临沂物流专线辐射区县数量达2780个,全国覆盖率达97.8%。
在临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革命老区临沂市,一条长59.6公里的“红色专线”宛如一条玉带蜿蜒在山岭之间,路边鲜花绽放、山间红瓦绿树,路过之处皆是风景,观景平台更是方便了游客随时驻车观赏。
历经峥嵘岁月的沂蒙山腹地,流传着沂蒙红嫂的动人故事,传承着孟良崮战役的战斗精神。而这里却也曾经一度因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深陷贫困。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地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通过修建一条红色旅游专线,将沂南县红色教育基地与孟良崮纪念馆连成一线,串起“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大众日报社旧址等沿线7处红色旅游景点。
这条“红色专线”不仅打通了26个村庄与外界的联系,沿线还建起了4处4A级景区,串联起2处全国最美乡村,建成了以现代农业采摘园为代表的农业观光园区,如今乡亲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这条“红色专线”还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之一。
临沂市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玉祥:这条路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通过红色旅游的发展又带动了沿线群众,老百姓在这里搞起了农家乐、民宿,增加了收入,同时红色教育和产业振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为人民、靠人民”、“听党话、跟党走”,进入新时代,在“沂蒙精神”的引领下,革命老区焕发了新的生机。2020年,临沂市生产总值从全省第7位升至第5位;临沂机场成为口岸机场;鲁南高铁建成通车;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8万公里,均居全省第一位;借着临沂商贸物流的高效便利,蒙阴县的蜜桃、兰陵的蔬菜、临沭的柳编等等都走出大山,销往全国、走向世界。截至2020年,临沂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466元和15918元,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43.5%和53.2%。
临沂市政协副主席 李宗涛:尊重老百姓,支持老百姓,帮助老百姓发展致富,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宗旨去考虑,我觉得是能够体现沂蒙精神的。
临沂大学音乐学院同学们合唱的《沂蒙颂》也迎来了汇报演出。正如这首传唱至今的歌曲所表达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沂蒙精神都在随着时代一起脉动,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涵,和革命老区一起焕发着新的光彩。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临沂后的8年间,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沂蒙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十四五”时期,临沂将在经济、文化、商贸物流、交通等六个方面从大市向强市跃升,努力实现百姓富、财政富、村居富、企业富、城乡富、精神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群众利益高于天,这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底色,也是永不改变的政治初心。
制片人丨刘雪松 李作诗
编辑丨王宁 刘哲
摄像丨王守城 潘璐
策划丨余仁山 崔辛雨
责编丨刘小萍 时瑶
剪辑丨赵鹏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