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老兵回川跪祭双亲:“妈,儿子回来了…”

29.11.2016  10:36

贺素云和弟弟一起祭拜父母。

贺素云依然记得儿时的水井。

 《98岁抗战老兵回川遗憾当年未跪别母亲》后续

  “又要出川了。”11月28日清晨,四川内江,夜色尚未褪尽,贺素云便已穿好衣衫,拄着拐杖独自站在窗前。
  74年前,没来得及拜别父母,他就随部队出川抗战,这一别竟是与父母的永别。在湖南、四川、重庆三地热心志愿者帮助下,98岁的川籍抗战老兵贺素云,在客居异乡生活数十年后,终于如愿返回老家(华西都市报11月27日3版报道)。
  27日,站在母亲坟前,贺素云缓身跪下,用布满老茧和沟壑的手,扯掉几株高高的杂草,“妈,儿子回来了……”,一行老泪从眼眶中滑落。
  在老家短暂停留半天后,贺素云向亲人挥手告别,如同他当年出川抗战一般:“这是我第二次回来,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了。”贺素云抹着眼泪说,不想离开这儿,“但弟弟们都有了自己的家,我在湖南也还有家要回。”

一条归家路/
拄着拐棍返乡村民夹道欢迎

  27日清晨7点,贺素云吃过早饭,便催促着早些回家。内江市区,离他的老家双才镇不到半小时车程,“一晚上都没睡好,就念着早点回去。”
  离开繁华都市,两边的景色也从平原,变化为连绵小山丘。在他的记忆中,通往老家的路是条蜿蜒小道,路不宽,还有不少杂草。而母亲总是走在前面,他小跑着跟在后头。贺素云望着窗外的景象,努力把眼前的一切,与记忆里的模样重合,“变了,都变了。”
  “以前哪有这么宽的路,都是泥巴小路。”贺素云说,别说汽车了,牛车能进来都不错了,“我们就是从这儿,走出去抗战的。”
  抵达村子时,有不少村民站在路旁等待迎接他。有村民说,贺素云第一次回内江时见过,“晓得他是个英雄,以前打过鬼子的。”
  “回来了!回来了!”没有敲锣打鼓,也没有连串的炮仗声,但大伙儿却相互喊着传声,告诉后面的人——贺素云回家了。

一场兄妹情/
三兄弟抱头哽咽才知小妹已过世

  得知大哥贺素云进村,90岁的贺全运与84岁的贺全华整理好衣服,快步走出去迎接。
  “哥,你终于回来了。我们还以为你不在了。”三兄弟见面,抱在一起哽咽良久。
  贺素云说,这样重逢的场景,他一等就是36年。时光在他们脸上,刻下道道斑驳痕迹,但一直未变的还是手足之情。
  前些天,得知大哥要回家,两位弟弟便趁早把屋里的前前后后打扫得十分干净,窗台上难见半点灰尘。
  “小妹没能等到你回来。”贺全运抹着泪说,“几年前她便去世了”。贺素云想起妹妹,出川抗战之前,妹妹还是个小不点,经常趴在他们背上玩,没想到如今已先他一步离开。

一行愧疚泪
/坟前祭拜父母不知何时再归

  贺素云从不后悔当年出川抗战,但有件事却是他一辈子的遗憾。
  “在湖南祁东打鬼子时,我身负重伤,幸得村民救治才活下来。”后来,他留在湖南祁东一村庄里打长工,“那时候,能养活自己都不错了,哪还有回家的钱啊。”
  直到1965年,他才得以踏上回家的路。“回来后,才晓得父母已经过世。”贺素云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出川前,没能跪别父母,“那时候不晓得抗战如此难,回家的路又这么的坎坷。”
  随后,三兄弟带上香蜡钱纸,以及米饭和酒,来到父母的坟前祭拜。站在母亲坟前,贺素云缓身跪下,用布满老茧和沟壑的手,扯掉几株高高的杂草,“妈,儿子回来了……”
  贺素云活了98年,记不起有多久没流过泪了。但此刻拜祭父母,已是老泪纵横。
  “儿不孝,不知还能不能再回来看你们。”贺素云连续磕头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久久不愿站起。

一瓢家乡水/
亲人含泪分别老兵返回湖南

  重逢后,弟弟贺全运、贺全华始终陪在他身旁,生怕下一秒哥哥又不见了。然而,相见时短,离别长。
  “不能多耍几天,或者吃个饭再走吗?”面对弟弟的疑问,贺素云努力挺直佝偻的腰,拍拍这个明显高他一头的弟弟肩膀,“我们都有家室了,我还得回湖南了,那里还有一个家啊。”
  贺素云偷偷告诉志愿者,两个兄弟年纪已经很大,而且家中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要在这儿吃饭的话,又得让他们忙活很久,这样不好。”
  临行前,贺素云发现老家有一样东西,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年,依然还守在自家门前。“这口水井,我从小就喝这里的水。”说着,便走到井口前蹲下。
  井水如镜,贺素云望着水中的模样失神。最早时候,父母都在这里挑水回家,后来他长大了,便担起每天挑水的任务……他舀起一瓢井水,“还是以前的味。”
  之后,兄弟三人的晚辈各自留了电话,承诺今后要多多联系,有机会一定要再相聚。
  28日上午,贺素云离开内江,准备返回湖南老家。望着渐行渐远的家乡,他用手背擦了擦眼角,很感谢志愿者的帮忙,“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回家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力实习生李琴图片由志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