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老龄化扬州的抗疫难题
原标题:独居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老龄化扬州的抗疫难题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志愿者帮助老人进行核酸检测。受访者供图作者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尹希宁
扬州59岁的中学教师曾伟入选了学校教师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第一次报名时,他因超龄落选,但越来越紧张的人手,让他可以“顶上去”,赶在退休前再为扬州出一次力。
根据江苏省卫健委8月9日发布的信息,7月28日以来,扬州市累计报告346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60岁及以上的病例有179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扬州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18.62万人,占26.0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90万人。2020年发布的《扬州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扬州于1986年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与全省同步,比全国提前13年。
疫情正处于“集中暴发期”的扬州,不再保持着“慢生活”的模式。这座城市一方面要想尽办法抵御变异病毒,一方面要保证居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一时间,城区里的年轻人成了“先锋”。
一位扬州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支援南京抗疫结束后,又加入了扬州的社区志愿队,换上双层防护服给居民做核酸检测。这支队伍里也有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一些在外工作的扬州人不时刷新疫情信息,往家里打电话嘱咐长辈,不要出门。
老年人也紧张起来。有些人念叨电视新闻里播放的变异毒株,他们不明白“德尔塔”是什么,但清楚的是,他们要待在家里,在解封通知发布之前绝不外出。
经过扬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曾伟成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8月9日早上,他7点多出门,赶到定点小区协助医护人员给市民做核酸检测,还要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把代购物资送上门。当天扬州的最高温度达到34摄氏度,“刚穿上防护服5分钟衣服就湿了”。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取消”自己的工作午餐。和他同队伍的近60名志愿者中,绝大部分志愿者年龄在30-40岁之间,超过50岁的“寥寥无几”,和他岁数相当的更是“几乎没有”。
独居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
打开某手机软件中的“新冠肺炎确诊信息查询”程序,选中扬州市,几百个红色或橙色的圆点会挤满手机屏幕。红色的圆点代表当地疫情涉及的病例确诊场所,橙色的圆点代表确诊病例近7天的行动轨迹。
在地图系统默认的显示尺寸下,位于扬州市主城区偏南方向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只能依稀看到“河博物馆”四个字,瘦西湖景区、四季园农贸市场则完全被红的、橙的圆点遮盖。在北京工作的扬州人周成说:“平常一天二三十个新增的点感觉不明显,但是把几百个点都显示出来,真的挺吓人。”
这张地图上,扬州本轮疫情的第一个红点是64岁的毛某留下的。7月21日,她乘大巴离开已经采取封控管理措施的南京居住地前往扬州的姐姐家,之后的一周内造访了棋牌室、餐厅、超市、诊所、理发店等。7月27日,她曾到诊所就诊,诊所根据防疫要求未接诊,她骑电动车前往扬州友好医院门诊就诊。一天后,毛某的核酸检测结果经初筛和复核显示为阳性。8月3日,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发布通告称,毛某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未按防控措施要求向所在社区报告,隐瞒行程,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刑事拘留。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基本上扬州主城区全覆盖了。”周成很担心扬州老家的父母。每天他要打开三四次疫情地图,在那些紧挨着的红点和橙点的缝隙里,辨认自己曾经去过的超市、父母所在的小区、家附近的医院。
“去年疫情期间扬州还是挺幸运的,我觉得这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周成一边说,一边不断用手指划动手机屏幕上的地图。
德尔塔毒株给这座“宜居城市”的老年人带来挑战。周成说,父母所在的社区还没发现确诊病例,“这当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要冒风险出门买菜”。
李真家所在的社区是中风险小区,小区物业曾组织人员给居民送菜,但这次行动没有可持续性。那一次,李真一家4口得到了8个土豆,“我得想好怎么分配这袋土豆,但也只有这一次。”
扬州本轮疫情的1号病例毛某曾去过四季园农贸市场,那里早已闭市。以往,李真76岁的爷爷会舍近求远,走到离小区约两个十字路口外的这个市场买菜,或者刷敬老卡、坐免费公交车到市中心的石塔菜市场买菜,“规模大一些,价格便宜一些,能省一两块钱”。
一周前,李真的爷爷久违地冲进小区菜市场,和其他老年人一起“抢购”,好不容易带回一根茄子和一条带鱼。当天,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公告,李真家所在的小区升级为中风险小区。
菜市场封闭前,小区里仅存的两家超市成为新的“抢购”场所。过去几分钟就能完成的超市购物,李真的母亲一共花了两小时,回到家以后她感慨,“超市老板估计要笑歪了,陈年老货也清仓了”。事实上,那家超市最先脱销的是速食品和纸巾——都是居家隔离期间的必需品。
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还面临着“数字困境”。李真的奶奶用的是翻盖式老人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小区通知做核酸检测时,奶奶会放下老人机,让李真用爷爷的智能机帮自己登记个人信息。
对老人来说,能从大号字体里找到信息登记的入口就很不容易了。如果需要去医院或者商城、超市等公共场所,李真奶奶还得叫上家人陪同,帮忙出示健康码。李真记得,有一次她在母亲微信的小区物业群里听到独居老人的一段语音:“求求社区关注群众生活问题,我没有亲人在扬州。”李真说,语音播到后面,老人“说着说着就哭了”。
据扬州广电消息,截至7月15日,扬州市累计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430.8万剂次,但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率尚未达到40%。李真的奶奶今年73岁,因为有基础疾病,医生不建议打疫苗。平日里她不会轻易出小区,日常的娱乐活动就是到楼下花园和其他老人聊天。眼下,她和丈夫的生活常常是,静静地盯着电视屏幕直到饭点。
保证不落下一个老人
如果没有这轮疫情,一位扬州老人的一天可能是:早上到酱菜园买点酱菜,接着到棋牌室打两圈麻将,下午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
李真所在的老小区,沿着马路走约3公里就是瘦西湖景区。2014年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的瘦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到节假日,单日入园游客量可破5万人。但比起逛旅游景点,不少老年人更喜欢吃吃点心,打打牌。
老人们没想到,原本想找个乐子,“结果玩出‘划子’了(划子,纰漏、大事的意思——记者注)”。
保护老人,李真全家动员起来。5公里外的广陵区,李真姨妈所在的小区没有封闭。于是,姨妈隔三岔五送来蔬菜和肉。李真的母亲也在小区微信群里对老年邻居们吆喝,有需要代买生活用品的,她可以帮忙。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办的吴承真在接到邗江区发布的第一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通告后投入了抗疫行动。甘泉街道是涉农街道,包括一个社区9个行政村,居住逾5000位老人。
7月28日,扬州市邗江区第一轮核酸检测开始后,33岁的吴承真工作到午夜12点,第二天早上7点继续开工。甘泉街道5个采样点共完成了3万多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根据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要求,核酸检测采样点要增设60岁以上人群的专门通道,方便老人刷身份证登记信息,直接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此外,街道办工作人员还从甘泉街道残联的器材借用点借来了拐杖、轮椅等设备搬到采样现场,用大巴将老人分批送到检测点后派志愿者对接,保证不落下一位老人。
吴承真回忆,在采样点时,她看到一位老人独自开着电动轮椅排队,就帮忙将老人送到指定区域,老太太反复说着“我没用了,还要麻烦你们,谢谢”。吴承真感觉“很心酸,这样的老人容易让我想到我爸,他腿脚也不方便”。
7月29日午休间隙,吴承真还编了疫情防控宣传顺口溜,请同事用扬州话录制后在甘泉街道辖区内播放。作为扬州市应急广播试点,甘泉街道共安装了150个室外喇叭,每个路过卡口的人都能听到扬州话版的“有疫情、不可怕,就怕有人不听话”……
在工作之外,她得往返于这座城市的东南角和西北角,赶回家里照顾父母。她71岁的父亲曾遭遇过脑出血,59岁的母亲是残疾人。堂哥曾安慰她不要担心家里,在外工作的时候做好个人防护。实际上,堂哥的父母和女儿都已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正在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他自己也正在酒店集中隔离。
曾伟(左一)参加小区疫情防控志愿工作。受访者供图曾伟59岁了,精力和体力都达不到年轻时的状态。但他觉得,“大事做不了,小事可以做”,认为当志愿者是“必须要出的力”。
这位马上就要退休的中学教师原本打算暑假和家人到新疆、西藏旅游,还没买票就赶上台风“烟花”,好不容易送走台风,病毒又来了。旅行计划搁置,志愿者工作成了他的暑期任务。每天完成约4小时的志愿服务后,曾伟得经过4道消毒程序才能进家门。
回家洗完澡、躺在沙发上看东京奥运会比赛,是曾伟近来最享受的时刻。根据扬州交通广播,从8月9日起,江苏有线数字电视向扬州地区(含各区县、功能区)用户免费开放电视付费业务;电信天翼高清(IPTV)、移动互联网电视向扬州地区(含各区县、功能区)用户通过开通免费专区的形式免费开放收费节目。
北京的周成也从家庭群中看到了家中老人的变化。“这个群平常都是老年人天天发‘早安’‘晚安’,或者各种不靠谱的养生帖,这次真的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健康传播群。”在群里,老人们时不时转发更新的确诊病例数和升级风险区域,也互相给彼此加油打气。
周成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父母到北京住的时候,觉得买PM2.5口罩是“小题大做”,装空气净化器是“乱花钱”。但如今,老人们的观念也改变了。科学防控疫情的方式深入到他们的生活,有的人号召“在家看奥运会,给中国代表团加油”,也有人在线上卡拉OK厅和网络棋牌室消磨时光。
老龄化城市的危机大考
联合国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约有10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15亿人,其中8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此外,发展中国家老年人人数将增加最多也最为迅速,亚洲将成为老年人人口最多的区域。
2020年10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在第30个国际老年人日致辞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正给全球老年人带来难以言状的恐惧和痛苦,除直接危及健康外,疫情还使老年人面临贫困、歧视和孤立的风险,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他强调,必须“认真对待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地老年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不仅是他们的健康,还有他们的权利和福祉,务必要将老年人置于疫情应对工作的优先位置”。
全球疫情之下,帮助老年人挺过难关绝非易事。根据意大利新闻网站Prima Bergamo报道,去年3月,意大利伦巴第大区贝加莫省卡斯尼戈市一位72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贝拉德利在医院去世。参与救治他的医护人员称,贝拉德利拒绝了呼吸机救治,要将活下来的希望让给年轻的患者。
当时,一位意大利医生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一个80-95岁的人有严重呼吸困难,医院可能就不会治疗了。如果他多处重要内脏损伤,他100%会去世。我们不会去幻想奇迹发生,这很现实。”
据英国天空卫视报道,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欧洲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爱尔兰和比利时5个国家展开的调查显示,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占了大约一半。
在中国,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投入与患者年龄无关。
据《长江日报》报道,2020年3月16日下午,一位104岁的新冠肺炎患者,从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康复出院。院方考虑到老人属于超高龄患者,心肌酶、肝肾功能均有异常,特地安排她入住重症病区接受治疗和特级护理。出院时,重症医学科主任付守芝为老人换上了新袜子。
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认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
上海在1979年就“撞线”了,比全国平均时间要早20年左右。去年疫情期间,上海市针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先后8次发出疫情警示、工作规范,全市有3200多名居家养老护理员在严格落实消毒、测量体温、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克服困难,坚持这项工作,服务困难老年人超过1.1万人。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创新基地主任彭希哲曾表示,我们对老年人的尊重,并不是说从工具的角度来看他有没有价值,而是这个群体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为我们后辈的成长,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老年人的服务是对他们过去对国家、对家庭贡献的一种回报。
据扬州警方8月6日信息,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民警徐建峰于8月4日正式退休,当天他戴上了志愿者袖标,和战友们坚守卡口收费站,确保运送民生物资、防疫物资的车辆安全入境。徐建峰告诉扬州警方,“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没有过路客,我重新上岗后,继续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是曾伟“第二次拯救扬州”。上一次是整整30年前,1991年,中国华东地区发生水灾,据《扬州年鉴》统计,扬州全市受灾人口达490多万人。时任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陈虹在新闻发布会上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大规模、直接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救灾援助。
曾伟回忆参加志愿抗洪的那天,是在下午两点多,他骑自行车经过受灾区域,把自行车往路边上一撂,开始搬沙袋。直到夜里11点多,他冻得发抖,从水里爬出来,向身旁的人要了点酒暖身子。周围的人发现,他的腿不知何时受伤了。
和30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曾伟不用“孤零零跑到前线”,看到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冲,他有“组织”了。“刚开始核酸检测比较乱,现在已经是第四轮检测了,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序得多”。
他说,年轻人的防疫意识比中老年人强,疫情期间主动外出采购物资的也是年轻人多,但“我们家还是我出去采购多”,曾伟觉得,自己“还能带头”,干到疫情过去那一天。他早就规划好了,等城市解封,要到小区外的店铺买上一只盐水老鹅和亲戚聚餐——那是“扬州人的灵魂”。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真、曾伟、周成为化名)
点击进入专题: 江苏再现本土疫情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