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成四川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第一人 不用苦等捐赠了

12.04.2016  21:57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石小宏) 4月12日,经过8天的术后恢复,因患角膜感染差点被摘除眼球的65岁孟贤芳老人,不仅保住了眼球,视力也在不断恢复。4月4日,经过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近2个小时的手术,孟贤芳成为我省接受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的第一人。专家称,在异体眼角膜捐赠奇缺的情况下,生物工程角膜的使用将让众多角膜炎、角膜溃疡以及角膜变性等患者保住眼球甚至看到复明的希望。

事件:六旬老人移植生物工程角膜

孟贤芳老人是资中县太平镇人,去年底,她开始感觉右眼不舒服,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角膜炎,尽管用了药却没有多大作用。在治疗了两个月余后,医生告诉她,角膜炎导致角膜溃疡,“眼球估计难保了”,并建议他们赶紧前往成都治疗。3月21日老人来到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眼科主任曾流芝医生检查后发现,老人的眼睛是真菌合并细菌双重感染,是角膜溃疡中最严重的一种,真菌感染顽固,细菌的毒性又很强,导致病程发展迅速,“她的右眼几近失明,仅能感知到手的晃动。”

为治疗老人的眼疾,在结合其病情,并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医院决定为老人实施一项最新的技术——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在经过医护细致和充分的前期手术准备后,4月4日,曾流芝主任医师和杨洋主治医师等医生给老人采用了“大泡技术辅助下深板层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术”,经过近2个小时显微手术,医生彻底地将孟贤芳老人右眼的病变清除,成功为她移植了生物工程角膜。

好处:患者不用苦等捐赠角膜了

据了解,每年我省排队等待角膜做移植的患者超过千人,但真正能得到捐赠顺利实施手术的不足百人,不少患者最终只能摘除眼球。

曾流芝主任告诉记者,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新技术的使用,既能帮助病情非常严重的病人保住眼球并恢复一定的视力,又让患者不用像过去那样只能依靠苦等捐赠这一条路。曾流芳说,需要提醒的是,尽管生物角膜技术为角膜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但也仅能局部替代角膜的功效。同时,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生物角膜技术。

什么是生物工程角膜?

生物工程角膜是从动物身上培育提取的,经过脱免疫特殊处理后,去除了角膜中的细胞、杂蛋白、多糖等抗原,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质胶原蛋白结构,从而使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安全性高,能与周围组织快速生长融合,并随着自身细胞的迁入改建,使移植角膜逐渐透明,患者视力逐渐恢复。据了解,生物工程角膜此前已经在北京等地临床应用,术后效果好,在我省生物工程角膜的成功临床应用,将改变角膜病患者仅能依靠人体捐赠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