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三道槛求索“镇”兴之路
最近,成都第六批乡村规划师启动招募报名,计划招聘24名规划师,派往成都全域各乡镇——这一持续多年的举措,让正在不断发展建设的小城镇,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规划人才保障。
自2012年8月起启动实施的四川“百镇建设行动”,正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化步伐。按照行动纲要,四川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100个试点示范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
目前,三个批次共300个试点小镇已全部敲定,地处成都平原、人口密度较大的成德绵成为主阵地之一。
梳理名单中的小镇,优势各有亮点,改革各有侧重,但一些共性问题绕不开,诸如资金、土地、人才三大问题。试点小镇如何才能各显神通?
钱
多方撬动
社会资金参与
供水量1万吨的自来水厂、日供天然气50万立方米的供气站、日处理5000吨的黄许污水处理厂……名列“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的德阳市黄许镇,近年来变化很大:许多只在县城、市区才能看到的公共设施,陆续“摆”进小镇。
资金从何而来?“目前主要依靠德阳市级和旌阳区级财政。”黄许镇党委书记王强表示。
基础设施提升优化,需要大量资金,而现行财税制度下,镇(乡)财政收入却相当有限。以成都为例,全市200多个镇(乡)一级政府中,年财政收入过亿元的不超过10个。
如果光靠“等”上级资金,小城镇建设难以加快。突破资金困局,成为“百镇行动”试点镇要闯的第一道槛。
在三台县芦溪镇,政府拿出要做的公共设施项目,发动企业捐资,捐资达到51%以上,可委托捐资企业实施。芦溪镇镇长杨小宏认为,有共同利益才能激发企业投资热情,“一方面这些公共设施完善对企业发展有益,另一方面这些企业有自己的施工队伍,作为建设方还有收益。”目前该镇按照该模式已实施了4个项目。
郫县三道堰镇则在一条风情特色街的建设中,将流经该镇的柏条河二段公共资源作为“公共经济”委托给特色街区所在的古堰社区进行管理;古堰社区以公共资源酌价入股、投资企业以现金方式入股,成立特色街区建设经营管理平台,街区业主将自有商铺委托给平台公司进行整体打造、包装、运营;三方按约定分配盈利,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此外,据成都市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吴书虹介绍,成都市正考虑尝试把“拨改租”形式引入到小城镇的建设中来。
地
闲置土地
上引来凤凰
产业是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推手。但要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资源禀赋要求颇多,其中,土地是最基本的一环。
坐拥“罗江经济开发区”这一头衔,罗江县金山镇在用地指标上并没受到太大制约。但全省确定的300个试点小镇中,像金山镇这样拥有“得天独厚”用地优势的,毕竟在少数。
困局之下,一些试点乡镇把目光投向了闲置土地。
绵阳游仙区忠兴镇就对原破产企业、各村灾后重建闲置旧村部、村小学土地进行充分摸排,共清理出12宗闲置土地、面积约70亩。其中适合工业发展的有8宗约60亩。依托这些清理出来的土地资源,忠兴镇先后引进6家工业企业。
游仙区徐家镇则在规划指标整合上动起脑筋。在该镇现行的镇域土地利用规划中,一般农用地、建设用地指标呈散、乱、小的特点,其中不少远离主要交通干道,无法进行有效利用。该镇镇长任伟希望,相关部门在接下来的土地利用总规调整时,能考虑将分散的用地指标尽量集中调整,放到更适宜产业发展的区域。
这样的思路,其实成都也在考量中。“从全市层面看,单个乡镇的行政区划面积总体而言过小,不利于要素整合发展。”吴书虹透露,成都正在考虑,对个别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人
确保人才
“下沉”到乡镇
一个月前,罗江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面向全省发布了“人才召集令”,其中3个名额定向到金山镇。
对于这3位还未谋面的人才,金山镇党委书记廖正林期待已久:试点要求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镇上还缺乏工业经济、农业产业方面的专业人才。
大邑县沙渠镇则自上而下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人才短缺问题。为了保障试点建设充分开展,大邑县在沙渠成立了产城办公室,抽调大邑县规划、建设、国土、经信等部门的14名专业人才来沙渠集中办公,专门负责专业技术支持。
而从记者采访情况来看,在小城镇建设中,人才“喊缺”最为突出的领域,当属规划。吴书虹认为,很多小镇建设出来后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就是缺乏符合自身特色的规划。”
由于乡镇没有专门规划机构,“花钱请人做规划”是常态。一个规划动辄数十万,钱花出去了,落地却并非易事。“很多规划师对乡镇情况并不了解,做出来的规划并不真正适合当地的发展。”旌阳区孝感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介绍。
成都的做法或可借鉴。“乡镇没有专门的规划部门,再加上工资待遇低等问题,难以吸引到人。”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起,成都就在全国以年薪10万元的丰厚待遇,招募乡村规划师。5年来,成都通过公开选拔,招募了5批优秀人才,共计229人次,派往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等地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