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武能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26.11.2018  14:58

11月25日,我国著名翻译家、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杨武能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陈清贵主持。

在以“我的从译之路”为主题的报告会上,杨武能教授用“走投无路”“因祸得福”“不离不弃”“白头到老”四个成语将自己的从译之路娓娓道来,并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六十年的翻译经历。杨武能认为,翻译是演绎的过程,不同的译者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不同,翻译文学要有文学性,看翻译文学不能只抓细节,只盯着错误看,而是要看整体。杨武能还向听众分享了青年时期的求学之路以及与恩师冯至之间发生的故事,讲述了在《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的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在翻译实践时的心得体会。讲座最后,杨教授谈到“一个人能把喜欢做的事情变成职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他勉励广大同学要珍惜学习机会、打牢专业基础,将对翻译的爱好和能做翻译的本领相结合,“为了梦想的实现上下求索、九死不悔”。

讲座现场气氛活跃,除外语学院师生外,还有其他学院的师生慕名而来。同学们提问踊跃,受益匪浅,被杨教授六十年来对翻译的热爱与执着深深感动。

会前,学校校长董发勤,外语学院主要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杨武能教授。董发勤在与杨武能亲切交流中,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建设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学校外语类学科和专业发展改革的相关情况。杨武能就新时代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作了介绍,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学校外语类学科建设水平、优化专业结构提出了建议。

(赵多 编辑)(外语学院 供稿)

背景资料:

杨武能,1938年生于重庆市,曾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2009年获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2018年11月,荣获中国翻译界最高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杨武能教授长期从事德语文学与文学翻译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曾获联邦德国“国家功勋奖章”、国际歌德学会“歌德金质奖章”以及“洪堡学术奖金”。译有《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格林童话全集》《海涅诗选》《魔山》《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永远讲不完的故事》《茵梦湖》等百余部,编有《歌德文集》《海涅文集》《外国中篇名著金库》和“郁金香译丛”等,以及论著、散文集多部。杨武能教授多年来持之以恒,以非凡的精力,从事德语文学翻译,为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