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网络“翅膀” 网络扶贫让他们踏上奔康幸福路

15.09.2017  19:25

 

 

9月2日,宜宾市兴文县久庆镇永寿村的电商配送中心。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通过网上销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 何海洋摄

  “互联网+”时代,是弯道取直、后发赶超,还是继续拉大鸿沟?地处西部、深处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四川,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几年,围绕把互联网覆盖88个贫困县,让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让贫困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优良的医疗服务,四川从未停下脚步。因为,这是四川的诺言,也是网络扶贫的初衷。

  在这条路上,“四川味”正越来越浓:特色农产品不断“触电”,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遍地开花……在这条路上,“四川话”也越来越亲:把果子卖出大山的果农,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山里娃,病愈康复的贫困户……网络“天路”,跨越了千山万水,正成为一条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幸福路。

 

   关键词

  远程教育

  2017年高考后,彝族村的首届高中毕业生全部考上大学

  瓦尔学校的“秘密武器

  □记者 王成栋

  从喜德县城出发,汽车沿着山路向南走两个小时,就到了东河乡瓦尔村。瓦尔一贯制学校,就在瓦尔村二组。

  2017年高考后,这个学校的78名考生全部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其中,有6人进入重点大学。更为神奇的是,这是瓦尔一贯制学校的首届高中毕业生。

  “成都名校咋上课,咱们就咋上课,连老师和讲的内容都一样。”瓦尔一贯制学校校长李长义说,所谓“秘密武器”,就是遍布各个教室的祥云网络教育系统。借助该系统,瓦尔中学的学生能随时观看成都石室中学老师的上课视频。

  瓦尔学校的招生片区,大部分是从附近山上搬迁下来的彝族移民村。入学前,学生受教育的状况参差不齐。办起高中部时,李长义面对首届78名高中生发愁:咋上课?

  学生基础差,教师队伍同样没好到哪去,“大部分老师都是刚毕业的,连课本、课标都不熟悉,更谈不上教学经验。”李长义说。

  此时,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与石室中学联合开发的祥云网络教育平台已经投入使用一周年,“借助光纤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可以同步分享石室中学的教学资源。”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长义找到了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和石室中学。之后,从喜德县城到瓦尔一贯制学校,铺设了近90公里长的光纤。在首届高中新生军训结束之前,瓦尔学校的接收设备也全部安装调试完成。

  “我们的基础不好,听不懂石室中学老师讲的课咋办?”瓦尔一贯制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西南民族大学2017级学生黑吉记得,开始上网络课时,学生们持怀疑态度:老师远在天边,咋交流?

  技术人员告诉他们,祥云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双向互动,只要学生提出问题,石室中学的老师可以随时讲解。直播时如果没听明白,学生还可以随时进行课程点播,“不限量。”石室中学相关负责人说,石室中学还借助平台,提供自用的教学资料,如课件、课堂练习、课后习题等。

  第一学期,“秘密武器”便初见成效。2014年上学期的期末统考,喜德县的总分前20名都出自瓦尔学校。

  除了教学生,李长义心里还有自己的“小九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还是想借助这个机会,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

  于是,借助网络教育平台,瓦尔学校的任课老师每周都与石室中学的教师们进行在线交流,一起备课,探讨教学重点难点,交流教学经验。而根据瓦尔学校学生的基础和教师们的反馈,石室中学则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

  “我们的教师队伍,现在拉出来也是顶呱呱的。”李长义说,在此前的凉山州教育局考核中,瓦尔学校的教师个个优秀。

   关键词

  通信服务

  开通光纤宽带和4G网络

  让“悬崖村”与山外紧密相连

  □梁天韵 记者 王成栋

  同样是初秋,同样是高山蜂蜜销售旺季,今年这段时间,凉山州阿土勒尔村蜂农陈古吉比往年都要忙碌,“今年村里通了光纤宽带和4G网络,我的蜂蜜拿到网上宣传后,订购的人越来越多。

  “脱贫攻坚打通‘信息天路’,让当地老百姓享受到和发达地区一样水平的通讯及网络服务。”中国电信凉山分公司副总经理余占平说。

  阿土勒尔村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悬崖村”,位于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一个海拔1600米、落差达800米的悬崖上。长期以来,村里与外界的联系仅靠一条沿悬崖陡壁垂直而下的山路,年轻人下山,每次往返都要4个小时。“要打电话、接收短信,只能在个别山头上接收山下‘小锅盖’的微弱信号。”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说。

  今年年初,随着中国电信100M光纤宽带、4G手机网络和IPTV4K超高清电视的开通,“悬崖村”村民彻底告别了“满山找信号”的日子,“信息天路”让他们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

  一位老乡家的四个孩子都在山下上学,放长假才回家,平时也打不了电话。当他用“想家”实时视频电话看到孩子的脸、听到孩子的声音时,这个中年汉子的眼角,竟然泛起了泪花。除了老乡家里,“悬崖村”勒尔小学的每个班级也安装了视频连线系统。此外每个孩子都领到了一张IC卡,每月存有60分钟的免费通话时间,可以使用学校新安装的3部电话机。

  借助智慧教育,“悬崖村”的孩子们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优质教学资源。“开通网络之前,勒尔小学连电话信号也没有,更不要想什么智慧教育了。”勒尔小学校长吉克说,如今,中国电信免费建设开通了“校校通”“班班通”网络、电子阅览室和校园云,提供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老师可以从平台下载丰富的教学内容。

  通过宽带观看高清电视节目,能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极大地丰富了乡亲们的文化生活;有了互联网渠道,村民头脑更灵活了,像陈古吉一样,将自家产的蜂蜜、玉米酒拿到网上宣传,销量逐步扩大……

  “网络让‘悬崖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当地人的思想观念,了解大山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更足了。”余占平说。如今,“悬崖村”开启了网络新生活,伴随着7月盐源县、木里县两县63个乡镇的光纤宽带和4G网络的开通,西昌至昭觉“悬崖村”沿途4G网络实现连续覆盖,这里与山外的数字鸿沟正逐渐消除。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面对整村、整乡滞销的农产品,网络扶贫平台起了大作用

  电商带动冕宁近2000人脱贫

  □魏冯 记者 王成栋

  9月12日一早,家住凉山州冕宁县城的余龙就忙开了。一个上午,他和员工们一起包装发走了30多个包裹,共计500公斤核桃。

  余龙是蜀品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凉山地区的副总经理。核桃订单,全部是从网店接收的。

  23岁的余龙是土生土长的冕宁人,做电商已经3年了。此前,他还是每月领取100元补助的贫困户。

  “我自幼父母双亡,一直想挣点钱过稳定日子。”余龙说,第一次做电商时,由于毫无经验、产品定位不清晰,他的第一次“触电”之旅宣告失败,最后只能接受网店关门的现实。

  2014年8月,他去冕宁县南河乡探望外婆时,看见几百株核桃树成熟了,但却因为销路发愁。也正是这一次,余龙决定再次“触电”,主要销售本地农产品。当年8月底,他用“土方法”包装并将核桃挂上网后,几百公斤核桃销售一空,盈利上万元。

  尝到甜头的余龙趁热打铁,专做大凉山特色农产品。2015年,他开始从大凉山大量收购野山菌、天麻、土蜂蜜,然后在自己的网店销售。这一年,他的网店利润额突破10万元。那一年,单靠网店,他就摘掉了“穷帽子”。

  余龙的网店越做越大,找他帮忙卖农产品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面对整村、整乡滞销的农产品,他越发感觉自己无力。余龙说,从那时起,他希望自己能把生意进一步做大,带着更多的大凉山乡亲过上好日子。

  2016年,蜀品天下创始人潘勇正为凉山公司副总经理的岗位空缺而发愁,余龙进入了他的视野。见面后,两人一拍即合。

  2016年,京东集团与蜀品天下成立“四川省扶贫特产馆”,最初整合全省13个扶贫县,近1000种特色农产品的资源。该馆馆长李亚男称,未来还将继续整合全省88个贫困县的农产品资源。

  “去年,我们帮本地老百姓卖掉了15吨滞销苹果,还帮一个乡卖掉了5吨花椒。在过去,这么大的量,我想都不敢想。”谈到去年的业绩,余龙的自豪溢于言表。以冕宁县健美乡滞销的5吨花椒为例,余龙搭桥后,通过扶贫特产馆平台全部售罄,为全乡带来近40万元收入,并带动600人“摘帽”。自2015年以来,电商已经带动冕宁近2000人稳定脱贫。

  “今年,我们打算消灭本地农产品滞销现象。”余龙说,截至今年8月底,蜀品天下凉山公司农产品盈利突破50万元,全年有望超过100万元。

   关键词

  远程医疗

  专家在430公里外指导,6岁小树云的心脏病治好了

  线上线下的生命接力

  □记者 王成栋

  9月10日的复诊结果显示,6岁的树云一切正常,他可以正式开始自己的小学生涯。去年11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树云在阿坝州金川县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从诊断、手术到康复观察,全都是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指导下进行的。

  其实,小树云患病已经近3年了。因病情越来越重,他不得不从幼儿园退学。金川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明确告诉他,当地没有做过类似的手术,“建议去成都的大医院看看。”父亲尼玛算过,如果去成都手术,医疗费用不算,光来回的路费加住宿费,就要三四千元,加上近一个月的误工时间,这个家庭无论如何都承担不起。因为,尼玛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6年才刚刚摘帽,全家就他一个劳动力,“我走了家里就没了收入,又要‘戴帽子’。”尼玛说。

  统计显示,2014年全省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中,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达172.28万,占总贫困人口的34.6%。其中,相当部分属因病致贫。

  但是,从去年11月接受手术到目前完全康复,尼玛和树云父子,并没有见过成都的专家们。因为,所有的治疗细节,全部是金川的医生们通过医医乐平台与专家沟通的。成都到金川县城430公里的距离,被医医乐这款APP给“消除”了。

  尼玛记得,去年11月初,他带着儿子来县医院看病。医生却让他等一等,然后,“就把病历、X光片这些,都输入到电脑里去。

  金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平说,医生们用的,正是医医乐APP的医用端,所输入的资料,通过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铺设的光纤迅速传到成都。然后,省人民医院根据资料进行分类,并选择专家通过APP的视频系统,进行会商会诊。

  也就是这次会诊,直接改变了小树云的命运。“他的年龄越来越大,病情也越来越复杂,如果再不手术就危险了。”郑平记得,这是省人民医院专家给出的结论,随即,手术时间、手术方案全部被敲定。

  “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医疗,关键看有没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技术部负责人刘俊龙说,医医乐专门推出了医用、患者用两个类型的入口。“但用得最多的,还是医用。”这是因为,考虑到贫困地区的现实,远程医疗能否直接与患者联系,还要靠“线下”支撑。

  “线下除了有成都各大医院的支持外,还有我们的基层营业网点和各基层医疗卫生站。”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对甘孜、阿坝和凉山州的调查发现,贫困户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并不高,“很多操作,只能靠基层医生和我们的工作人员帮助完成。

  “别小看这个细节,其实很关键。依靠这些网点和基层医疗人员,就能把病症说得更精准、更清楚,让专家们的会诊更有针对性。”刘俊龙介绍,自2016年推出以来,截至目前,医医乐已经覆盖了全省88个贫困县,辐射人口超过300万。迄今为止,共完成线上诊断1000余次,仅婴幼儿救助成功的案例,就有2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