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依靠群众做好扶贫移民工作

27.03.2014  16:29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历史经验已然证明:守住了这个根本,我们党的事业就无往不胜;背弃了这个根本,我们党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是新形势下做好、做细、做实扶贫移民工作的根本前提,是对我们扶贫移民战线党员干部干好本职工作的根本要求,更是对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检验。

      中央和四川把秦巴山片区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达州作为秦巴山区的核心贫困区,扶贫攻坚责任重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践行党的宗旨造福群众之所需、是推进扶贫攻坚紧迫任务之所需、是锻炼干部改进作风之所需,也是加强“三农”固本强基之所需。通过最近的学习和调研,就践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做好扶贫移民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尊重民意,科学编制规划。 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必须充分挖掘群众潜力,激活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托项目区资源和技术,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编制规划。坚持开门开放规划,采取“上下结合”、“专群结合”的方式,了解民意,尊重民意,做到群众参与、基层认可、专家认定、评审确认、依规实施。让群众充分参与规划编制,充分考虑群众生产实际、生活成本、传统习惯,切实尊重群众意愿是做好规划的重要一环。只有群众参与、认可的规划才能,不断吸引群众自愿投入到项目区建设。

      二、识别民情,提高扶贫实效。 精准扶贫,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瞄准贫困地区,让群众推选,让群众评议,摸清贫困底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按照“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工作程序,县乡村三级公开公示识别对象,一定要做到群众参与评议、群众形成共识、群众认可满意。在此基础上把贫困识别结果与专项扶贫措施衔接起来,因村施策、因户定法,加大资金项目到村到户力度,提高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和脱贫能力,增强对贫困户扶持的精准性,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

    三、吸收民智,加强项目管理。 群众是扶贫移民工作的受益主体,也是工作的监督主体。要完善扶贫移民资金项目管理机制,构建制度监管、政府监管与群众监管、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监管体制。对扶贫开发和移民搬迁安置、后期扶持等群众最关心、利益最直接的项目建设、资金使用问题,广泛汇聚群众智慧,坚持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等全程征求群众意见,实行市县乡村四级公示公告制度,群众参与资金项目监督和管理,把扶贫移民项目打造成“阳光工程”、“民心工程”,确保扶贫移民资金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惠及更多群众。

      四、听取民声,维护移民权益。 水利水库工程移民,历史跨度大,遗留问题多,安置工作要求高,移民群众诉求也较多。一定要了解移民群众需求和诉求,听取民声,才能解民忧。要严格执行省政府第268号令,厘清地方政府、项目法人、规划设计、监督评估等单位的责权,规范移民安置管理实施行为和工作流程,抓好项目实施进度、质量控制,落实好移民安置政策,从一开始就注重保障移民群众合法权益。依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畅通移民诉求渠道,妥善处理移民群众利益诉求问题。

      五、结交民友,推进工作落实。 要学会与群众交朋友,虔诚态度昭示人,以平等地位接待人,以亲和语言打动人,以真切道理说服人,以实际行动感化人,以务实的作风推进工作落实。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加快解决扶贫移民对象最紧迫的问题和困难,让贫困群众和移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瞄准扶贫移民对象的实际困难和历史遗留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精细解剖麻雀,及时调整政策措施、总结推广经验。要深入贫困乡村、移民工作社区,提供工作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和干部群众提高政策水平和执行能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移民建设和管理,夯实扶贫移民事业的基础。

      六、拜民为师,改进扶贫工作。 群众是老师,干部永远是学生。服务群众,改进工作的办法,要从群众中去找。为此,要善于与群众沟通,善于与群众说话,遇到问题和矛盾同群众好商量、能协调。同群众说话,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作好一名扶贫移民干部一定要学会、学好同群众说话,学会、学好做群众工作,进而改进自身工作。(达州市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