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 各界群众赴北川老县城祭奠地震遇难同胞

13.05.2018  10:45
悼念者手持鲜花祭奠地震遇难同胞 摄影记者 王效 北川中学08级的同学们祭奠遇难老师和同学

  “一刻十年,从未忘记。”5月12日,北川老县城内,遗址外的护栏上挂着白花,数万名群众前来祭奠遇难者,其中不仅有遇难者家属,还有老北川中学的学生、当年驻守北川但早已退伍的武警官兵。“爸爸妈妈,现在我在成都上班了,你们放心,我以后会更加坚强。”一名年轻女子含泪点燃了带来的香蜡。

   群众祭奠

  缅怀遇难亲人 “我以后会更加坚强

  昨日早上8时许,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北川老县城,在任家坪位置,交警部门就已进行交通管制。步行往下,已陆续有群众手捧黄色菊花,提着香蜡纸钱,进入老县城。整个老县城,车行道、步行道分开,遗址也早已被加固,各种祭奠标语挂在遗址上面。

  成都商报记者站在望乡台上,看到老县城内已有大量群众开始上香、献花进行祭奠。

  在一处废墟前,地震后的房屋已经倾斜,但屋外已经成了草坪,祭奠的人们在草坪上插上菊花,点燃了香蜡,然后默默站在废墟前。

  在遇难同胞公墓前,摆放了一排排的黄色菊花,陆续前来的群众和游客,均上前献花一朵。“弟弟现在五岁了,跟你很像,现在我们住在新县城,过得很好。”在一处遗址前,一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牵着一名小男孩,给逝去的儿子上香,“放心,我们每年都会来看你的。

  “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对我很好,现在我在成都上班了,你们放心,我以后会更加坚强。”一名年轻女子眼中含泪,点燃了带来的香蜡。

   十年祭礼

  15名同学相约到学校遗址上香献花

  成都商报记者在北川老县城看到,从早上开始,就陆续有群众和游客前来为遇难者献花祭奠。据统计,当天上午就有数万人前来祭奠。

  祭奠者中,有15名北川中学2008级6班的学生,他们身着白色T恤,背后印有班级以及“十年祭礼”四个字,他们带有一个横幅,书写着“深切缅怀遇难老师、同学,一刻十年,从未忘记”。在现场,同学们依次在横幅上签字,然后来到北川中学茅坝校区,给遇难的老师、同学上香,献花以及三鞠躬。

  “我们每年都要回来祭奠,这次是最齐的一次。”该班学生喻川介绍,他们班共有25名学生,因为当时正在上体育课,他们班23人存活了下来,现在分别在北京、广州、成都、绵阳等地,几天前,他们在同学群里发了回学校祭奠的信息,然后在成都、绵阳的同学约好时间,回学校祭奠。

  祭奠完毕,同学们将签名的横幅挂在废墟上,女生们看着曾经的学校含泪拥抱在一起。

   北川老兵

  20余人含泪祭奠 “北川是我的第二故乡

  昨日下午2时20分许,20余名身着统一黑色T恤的男子来到北川老县城公墓,手捧黄色菊花,有序献花祭奠遇难者。

  成都商报记者发现,他们T恤的背后,印有“北川老兵”四个字,在胸前,则印有“无悔军旅,无悔青春”,另外还有每个人的名字。

  一名老兵介绍,他们是武警绵阳支队北川中队的老兵,地震发生时,他们就驻守在北川。

  “当时地动山摇,地震后30秒,我们开始清点中队官兵,全部清点完毕后,开始从中队附近进行搜救,后来接到总队命令,又向关内挺进。”时任武警北川中队队长赵德清说。

  这一次相聚,他们早在今年三月就开始相约,这次共来了二十余人,有的在山东,有的在广东,反正全国各地的老兵们,有时间的都来了。

  “抗震救灾结束后,我们又驻守北川,继续守护着北川。”来自山东的退伍老兵江世康含泪回忆道,他2006年入伍,当兵五年时光,全在北川度过,“北川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成都商报记者 汤小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