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动动嘴 干部勤跑腿
农村外出劳动力多,留守老人大多已年过六旬,出门办事不便,怎么办?地处山区,不少村组的群众到乡镇赶场都要走上一两个小时,如果进县城办理惠农手续,耗时更多,怎么办?……面对这一个个问号,达州市 渠县 在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 渠县 的干部办起事来,真的不一样哦,的的确确做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5月11日,85岁的 渠县 白兔乡白兔社区村民刘德堂告诉记者,拿办理新农合报账这事来说,他要做的就是在家打个电话通知村干部,他们办好了又给自己送回来。
狮牌社区干部正在向村民收集需要代办的事宜。
多管齐下代办服务全覆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料代报、县外就医新农合报账资料上报、失地农民社保上报……从2013年开始,总计20项,涉及到广大城乡居民切身利益的代办服务已全部下沉到村组一级。 渠县 村民要办事,只需拨通“便民服务卡”上代办员的电话即可。同时,该县依托村(社区)活动阵地,在全县打造便民服务代办点 (群众之家)565个,并从村(社区)“两委”干部中挑选便民代办员2400余名,实现AB岗轮流值班等制度,方便群众办事。
渠县 李渡乡狮牌社区支部书记曾祥琼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共有7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长担任代办员,实行长期在岗的A岗;如遇急事A岗出现人数空缺,社区干部随时候补顶替,这就是B岗,“AB岗轮流值班,保证村民办事‘找得到人,办得到事’”。从今年3月起,狮牌社区还通过每周一、三,定点“上门服务”,搭建便民代办查询电子平台等措施,让村民在“办事不出村”的基础上逐渐向 “办事不出户”发展。
在渠南乡渠南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记者翻开“代办服务”涉及到的民生服务、扶贫关爱等6本台账,涉及到村民危房改造、户籍迁徙、社保经办等项目记录明细。“我们还进一步细化服务内容,推出了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预约式服务’,针对特殊群体的‘保姆式服务’,让百姓办事不用出家门。”渠南社区支部书记杜波说。
渠南社区五组村民余中学告诉记者,他母亲在重庆住院时,发现新农合证书弄丢了。给村干部打电话补办,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补办好的新农合证书。“干部为民服务,不是喊口号,确实是落了地的。”
罗林芬(左)将收集好、盖好章的文件返还给村民小组长。
“4+N”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受山区路远、分散居住等因素影响,以前村民外出办事很困难,遇到过跑“冤枉路”、花“冤枉钱”的情况。
以渠南乡为例,最远的村民小组到乡里办事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而且往往因为手续、证件等问题往返数次。“如果乡上办不了,村民还要到县里,来来回回折腾四五天就为了盖一个章的事,以前偶有发生。”渠南乡党委副书记刘涛说。
如今,从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再到工业园区小窗口,以及县政务服务中心,已形成了四级联动,干部全程代办的新格局。“村民办事基本可以不出村组,一个电话找到代办员,说明情况,在家等回音就行,群众满意度空前提高。”刘涛说。
在白兔乡白兔社区,由村干部、村组小组长等组成的便民服务摩托队每周一到村民家里收集情况,交给社区干部,或现场办或隔天办,每周五给村民“扯回销”。该社区代办员罗林芬笑着说:“虽然工作量比以前增大了,但看到老人们高兴的表情,自己也不觉得有多累了。”
为了杜绝走过场、搞形式, 渠县 有关部门还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准绳,不定期地对村(社区)代办服务进行抽访,并与代办员补助挂钩。截至目前, 渠县 566个村 (社区)办事不出村(居)民小组(聚居点)工作已全面推开。据统计,今年1—4月,全县完成服务群众待办事项48490件,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渠南社区五组残疾村民刘先群告诉记者:“干部服务不搞过场,真心实干,晓得我腿有残疾出门不方便,他们经常关心我,还给我代办了低保证,能有这样的好干部,我真心感到生活幸福,有保障。”(刘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