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泡沫或二度来袭
⊙记者 王宙洁 实习生 金嘉捷 ○编辑 秦风
并非所有华尔街大鳄都对科技股报以善意,他们觉得,科技公司懂得如何自我包装、估值吹起泡沫,甚至还包括“耍酷”。华尔街著名的对冲基金绿光资本便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掌门人戴维·艾因霍恩22日向投资者发表公开信,毫不客气地指出“我们正在见证15年来第二次科技泡沫。”
在此番风格转换的过程中,一些新的策略正在出现。有业内人士发现,在科技板块中,投资者倾向于撤出强趋势性“新”科技股,转向超高市值、侧重于企业业务的“老”科技股。
绿光资本的三大担忧
相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那场世纪泡沫,如今科技板块的起伏更惊心动魄,这从纳斯达克[微博]生物技术指数的表现可见一斑。在2月25日创下2854.26点的历史新高后,截至4月14日收盘,该指数的累计跌幅已经超过21%,一头栽进熊市。然而,从4月下半月以来,该指数出现反弹,截至22日,已经累计上扬8.87%。
艾因霍恩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中称,“目前不确定泡沫会扩张到何种程度,以及哪些因素会导致泡沫破裂。”公开信总结了美国科技股过度繁荣的三大迹象,包括对传统估值方法的否定、卖空者迫于市价飙升导致的巨额损失而平仓,以及一些用眼花缭乱说法进行自我包装后吸引到投资的科技公司纷纷IPO,且上市首日股价大涨。
他同时也质疑目前科技公司股权激励的做法,对未来成本兑现之时引发的股权稀释等隐患表示担忧。而如果市场重新使用传统的估值方式,该基金做空的几只股票可能至少下跌90%。
自3月5日触及近14年最高水平以来,主要覆盖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下跌4.5%,去年涨幅居前的多支个股纷纷遭遇重创。
艾因霍恩并非唯一对科技股市持谨慎态度的人。海外媒体近日评论称,过高的股价估值、以及亏损公司上市使得投资者警惕,市场已经远远超出基本面所能掌控的范围。
机构选择性调整持仓
在股价出现波动的背后,机构成为神秘推手。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近日表示,科技股暴跌的推手是对冲基金,而不是长期投资者。波动的大部分原因在于快钱对冲基金在调整交易布局,而对于科技板块内的各种企业,他们选择区别对待。
在线视频商Netflix在发布亮眼的一季报后,22日在美股市场大涨7%,尽管与其今年3月初触及的458美元盘中高位相比,仍缩水超过二成,但本月已经上扬近4%。
而从长期看来,相较于新概念股的大起大落,老牌科技股走势相对稳当。截至22日美股收盘,3月以来微软[微博]、IBM[微博]及甲骨文[微博]的股价仍上扬,其中微软涨幅超过4%。相对而言,一些新技术概念的个股则成为部分机构看空的对象。富达投资旗下巨型共同基金Contrafund的经理威尔·丹诺夫便表示,正在减少对云计算软件类股的持仓。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股票分析师桑迪普·甘托瑞则对美国科技板块持有乐观看法,原因是对标普500信息技术(IT)行业业绩的预期。不过,甘托瑞指出,许多投资者经常错误地将标普500 IT板块混同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但实际上前者的市值略低于后者的一半。
在最近科技行业“趋势股”抛售中,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主要受互联网零售和生物科技等行业影响,而这些都不在标普500科技指数涵盖范围内。甘托瑞认为,“趋势股”下跌更多是板块轮换的结果而不是抛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