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人物】美术学院胡忠浩老师:学生工作——累,并快乐着

14.04.2014  12:38

胡忠浩 :四川省第二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2年7月入职,现任美术学院辅导员,主要负责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支部建设、心理咨询、学风建设、安全维稳等方面的工作,曾获学校十佳辅导员称号。(图为胡忠浩老师接受学生记者采访)

           

一年零八个月,能做什么?

他完成了从学生到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他从学生工作队伍的一名新兵快速成长为辅导员队伍中合格的一员;他以自己的执着与付出赢得学生的尊重,获得学校十佳辅导员称号,更在全省高校的众多优秀辅导员中脱颖而出,获得四川省第二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

一接到采访任务时,我就想起去年校十佳辅导员评选新闻中的记录:“当好生活中的‘胡敬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句话让我觉得他并不陌生。新闻中心记者团的学姐那儿拿到电话,更得到她对胡老师的介绍:“爱笑,随和,像朋友。

第一次碰面是在胡老师的课堂,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那也是他所带新班级的第一节课,一开始他就很谦虚:“希望不要因为自己影响大家对这门课的兴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对大多数人而言都不是特别能引发兴趣的课程,他表示理解但从不懈怠,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同学们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认真准备了许多生活事例,使课程变得更加生动,同学们反应良好。

采访见面,他表示有些受宠若惊:“学校很重视,但其实我所取得的比赛成绩是团队共同的努力,都是团队的功劳。

 

做学生的陪伴者

        团队、学生,是在他的谈话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古板拘谨的思政老师和个性张扬的美术生,这是我脑袋里胡老师和学生的组合。“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做好一个美术生的辅导员。”怎样正确地去引导思维活跃、性格张扬的美术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行为规律,再将自己的思想理论教育相融合,是胡忠浩自工作起就在思考的问题。

解决除了专业以外的问题。”这是胡忠浩给出的辅导员工作的定义,“这牵涉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专业门外汉的他一直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年龄相近让他跟学生比较容易亲近。“亦师亦友”是他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只有跟同学们接触多了才能把工作做好。

  “以生为本,急学生之所急;平易近人,想学生之所想。”这是胡老师的工作感悟,“做学生的陪伴者,爱岗敬业。”这是他的职业愿景。

我喜欢与学生接触。”只要是学生的活动他都尽量参加,可能到场也不一定让他们看见,只希望与他们一起经历这些。在胡老师的陪伴和带领下,他指导的班级获得学校十佳班集体称号,部分学生代表美术学院蝉联学校舞蹈比赛冠军、获五四嘤鸣诗会二等奖;他的学生里有学校十佳大学生、优秀共产党员。

胡老师入职后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在一学年内,要跟每个学生聊一次天。但工作的繁忙让他只有利用有限的空闲时间来完成这项自定目标,“我不止一次地跟学生说,我亏欠你们挺多的。”在处理日常的繁琐事务和常有的突发情况的同时,他一直惦记着与学生的交流。我问胡忠浩老师想对学生们说点什么,他显得有些害羞:“虽然好像很煽情,但是真心话——对不起你们,我会更爱你们的。”他相信在不断熟悉工作后,他还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多和学生交流,胡忠浩选择了网络。“在学理上叫做主动占领网络思政平台。”他笑了:“用最新的方式消除代沟,与他们交流。”浏览胡老师的QQ空间主页会发现,最新的日志是关于工作的,留言板上有很多学生的留言,他也都一一回复。“班级的群都会加入,但是除了必要信息发布会经常‘潜水’。”用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话题、动态,但也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只有他们愿意说,我才能知道谁有问题,才能去解决。”“网络问题的特点就是如果不在第一时间解决就很容易扩散开来。”对于网络这把双刃剑,胡老师的态度是“谨慎使用”。

 

与团队一起成长

胡忠浩陪伴学生成长,也收获自己的成长。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胡忠浩说,整个2013年都让他难忘。这一年,初来乍到的他和美院一起经历了外事接待交流、多起突发事件处理。“虽然很累,但是毕竟经历了,也收获了很多,这才是最大的财富。”记者问起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胡忠浩回忆起刚接手学院分团委管理工作时,要带着一支全新的、20余人的队伍完成迎新工作,工作成员之间彼此不熟悉、人手不足、对新的工作不甚了解,让他觉得头疼。他选择了与学生真诚沟通,与分团委副书记长达两个小时的交流,不仅让他更好地了解了工作,也打开了他与学生之间的心门。彼此了解,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以极少的人手应对艰巨的工作,胡忠浩选择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甚至向学生虚心请教,他与学生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完全没有架子,跟学生相处就像朋友一样。”“特别幽默,跟我们一起打球。工作很认真,有时候路过1218,都能看到他在工作。私下里则跟学生很亲近。”这是学生对他的印象。

总是把所有人的工作当成一个人的工作,他会在工作中照顾到每个人,有种大公无私的感觉。”“任何工作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是个称职的老师,善良的人。”同事们这么评价胡老师。“胡老师把工作交接给我的时候,我刚工作一个月,什么都不懂,他就来帮着我一起做。”同在美术学院担任辅导员的郝老师说,“虽然是很小的事,但对于刚刚工作的我来说,是很大的支持,非常感动。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一直跟记者强调,他获得的成绩都是领导和团队的功劳。“特别是我们的陈书记,参加比赛的稿子,他逐字逐句地改;PPT也是一篇一篇地看,字斟句酌。”他很感谢美术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又总在说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总结自己的工作成果时,他把感谢放在了第一位:感谢学校和学院提供好的平台得以经历和锻炼充实;感谢学院领导和团队的支持帮助;.感谢各位辅导员的无私奉献和对他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学生的鼓励,这是他进步的最大动力。“虽然获了奖,我不敢有多大的居功,是学生处、团委、导师们、美术学院以及我最亲爱的战友们的功劳。”他说,可能因为自己的初衷是出于热爱,才会做好。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累,很苦,工作中遇上难题也会有迷茫,但是只要想起大家共同经历的一切,就觉得自己能坚持走下去。

 

寻找心中的那盏灯

  提到未来,胡忠浩老师说,只是想要为学生做点事情,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对学生好就行了。”“寻找心中的那盏灯”是胡忠浩老师参加四川省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时即兴演讲的题目。采访中他向我解释,“那盏灯就是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如何寻找这盏灯,就体现在工作中的做与行,了解理解学生并能在他们成长过程发挥一点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对得起国家。

 

记者手记: 整个采访三次见面,近一个小时的谈话,过程中胡老师总给我一种“别人家的辅导员”的感觉——他工作认真;他为人和善;他亲近学生;他谦虚慎行,淡薄、宁静、勤恳;他对工作执着热爱……我想这样的辅导员、这样的年轻教师理应受到学生喜爱,这样的同事理应受人尊敬。在采访中得知,他作为四川省的代表,正在准备参加西北赛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也衷心地祝愿他能愈战愈勇,取得优异成绩。

 

          (文/实习通讯员 李烨   编辑 杨春霞 责编 练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