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发机构资金链脆弱:会员卡内资金提前支出

09.10.2014  12:17
核心提示:此外,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介入这一市场的打算。第三方支付一方面可以为多店面的连锁机构建立统一资金结算体系,同时为沉淀资金找到安全合规的保值升值渠道,另一方面也起到一定的资金托管、监控和运作透明化的作用。

  谁来监管美发会员卡背后的金融风险

  近日,我去已入会员的连锁美容美发店先做了全套面部护理、又做了全套头发护理。如同惊弓之鸟,就怕一个转身这家店也关门大吉,而我的储值会员卡里的钱还没用完。

  这样的消费显然不理性,但购买高额预付费卡以求折扣,这理性吗?

  一直以来我以为,如果这家店是跨境大品牌、还有资本收购,那买储值卡肯定安全,但“玛花纤体”发生于去年末的资金链断裂关店潮让我否定了这个观点;我又以为,如果这家店都是“十年老店”了,目测客流量也算正常,那买储值卡肯定安全,但日前的“康骏会馆”事件又让我否定了这个观点。

  我还以为,储值卡模式初衷是帮店家锁定顾客,而小企业也算是获得了“零息融资”,只会越办越好,但一名金融监管人士一语道醒我——“这类金融模式,缺乏金融类管理,大量的集资,谁来做资金监管?”

  “会不会放高利贷去了?”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在宽松货币政策后的消化期里,近年来民间融资成本“起步基价”一直在月息2—3分,美容美发健身康体等几乎都靠储值会员卡模式经营的行业,会不会也抵不住高息诱惑纵身民间拆借行业?

  我把问题提给了那名已持有门店股权的发型总监,他的说法是“老板不会放高利贷”,而接下来的解释实在让我更捏一把汗,因为“估计老板没那么多钱去放高利贷”。

  就这家连锁美容美发店而言,其资金使用已经发生了大比例的期限错配,通俗来说便是“寅吃卯粮”。上述发型总监曾从另一家全国性连锁美发店跳槽,据他了解的情况,这种期限错配在行业里早已不是秘密。

  “那客户储值的钱是否都还在账上?”这是我的第二个疑问。他的回答是,基本要被提前支出。

  打个比方说,如果客人当期充值会员卡,根据每家美容美发店的绩效薪酬体系不同,其中约有5%—10%的金额是当月就作为奖金给到那名成功推销卡片的员工的,而余下的部分大约需要支付三块开支。

  第一块开支,是全公司的持续扩张,第二块是贴补本店面的经营之用,第三块开支比第二块大,是员工薪酬。

  上述发型总监说,在美容美发行业里员工收入“贫富差距”比较大,学徒工一般包吃住但没有底薪,小工只有500—1000元底薪,但已经要给染发烫发工作打下手,有从业资格证之后的基层员工才有1500—2000元底薪。

  所以,第三块开支,主要落在了店长和管理层身上。“你别看我们书读得不多,很多人一年赚几十万元。”上述供职过两家美容美发连锁机构的发型总监说。

  在店里,店长、各个部门的高级经理、技术骨干(包括发型总监)都有股权,并且定期享受利润结余的分红,而利润中,有一定比例包括了客户当期充卡的储值金。

  美容美发行业高级人才养成期长,客户黏性较高,人员流动性高,因此对高级人员竞争激烈。“不给我分红我早跳槽了。”上述发型总监说。

  回过头来看看储值会员卡的预付资金,一种可能性是,大比例资金根本不在“本店”使用,余下的也被“本店”当期已经消耗了不少,至于有多少还能趴在账上,外界不得而知。

  “你说那些充卡5000元剪头发(打折后)只要28元的客户,我们服务他要一个多小时,不是因为预付费,我们能有多少利润?”上述发型总监说。

  这家连锁美容美发店的做法,或许只是储值会员卡模式中的冰山一角。从整体来看,一名金融监管方面人士日前与我讨论到相关话题时说,问题的症结,是“储值会员卡已经开始具有的金融属性,及非金融行业得不到相匹配的监管之间的矛盾”。

  此外,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介入这一市场的打算。第三方支付一方面可以为多店面的连锁机构建立统一资金结算体系,同时为沉淀资金找到安全合规的保值升值渠道,另一方面也起到一定的资金托管、监控和运作透明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