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教授来我校讲学

29.05.2015  11:50

              2015年5月26日下午,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刘乐宁教授应邀,在文学院学术厅主讲了国际教育学院第四期“嘤鸣讲坛”第五讲(总第25讲)——“语法知识和语法教学”的讲座。讲座前,校党委书记周介铭会见了刘乐宁教授,并为他颁发了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聘书。文学院党委书记袁耀林、副院长刘海燕,国际教育学院书记/副院长杨颖育、副院长汤洪、副书记张春兰等参加会见。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外语和留学生教研室教师,以及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孔子学院奖学金生(留学生)和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相关本科、硕士专业师生近200人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国际教育学院、文学院联合举办。

              刘乐宁教授首先分析了语言学、语法知识和语言教学的关系,认为语言学不等于语言教学,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教学语法和具体教学的步骤,重视学生产出能力的提高。刘教授以汉语中差比句为例,对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这两种语言观进行了对比。他认为,以结构主义为底子,以认知功能语法为解释框架的语法最适合于语言教师及教学。随后,刘教授通过对心智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对比,阐明了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基本特征。他通过大量语言事实作为例证,指出语法化即语法形式如何形成,如何构型语言。他认为,成人的学习是从认知到联系再到自动化的过程,结合哥伦比亚大学汉语课的课件向大家展示“导入、练习到产生”的3P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并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中文部的汉语教学理念、教学法与教材。最后,刘教授鼓励大家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汉语中出现的新语言形式,更积极、更富创造力地使用汉语。

              刘教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深刻的道理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刘乐宁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理论新颖,通过大量实例和细致分析为我们展示了哥大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讲座后,刘教授还耐心、详细地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使大家备受启发、获益匪浅。“嘤鸣讲坛”系列讲座的举办对推动我校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促进国际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次讲座提供了一个与国际知名语言学家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加深了大家对功能语言观及其教学应用的了解,增强了我校师生学术研究的前沿意识和问题意识。许多参加讲座的师生都表示深受启发,收获良多。

 

              主讲人简介:

              刘乐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教授、中文部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师资项目主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北美中文研究中心理事。一九八二年春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起随高元白、李新魁二先生学习汉语史(音韵学方向)。一九八五年获汉语史硕士学位,同年赴中山大学进修上古音与古文字学。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底任教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汉语和汉语语音史。一九九〇年秋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语言学系随屈承熹教授治句法学和篇章语法,九六年五月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一九九五年七月起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语言学和汉语教学法。


校党委书记周介铭为刘乐宁教授颁发四川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