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治理雾霾中国有优势 未来美国向中国学习
罗宾斯在接受采访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 摄影 华小峰)17日上午,四川省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专家代表团,同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坐在一起,共论城市的发展与保护。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美方代表团负责人、尼尔森环境研究所所长保罗·罗宾斯说,雾霾是当今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美国人民同样头疼,中国在治理雾霾上更有优势,或许美国将来需要向中国学习。”
雾霾感染全球 治理起来中国有优势
“前几天,我第一次到了上海,那时的天气不怎么样。”罗宾斯皱了皱眉头,撅着嘴巴摇头,但是随即笑了起来,“当地人告诉我,那是他们难得的好天气!”罗宾斯说,在中国,雾霾严重已经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但是公众不应该太着急,“应对雾霾的所有措施,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罗宾斯介绍,他从1989年开始多次到印度的新德里做研究工作,“我见证了那个城市空气质量从干净到让人无法接受,但是近年来,那里的空气又变得清新起来——这(雾霾)并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罗宾斯说,新德里空气质量的改善,得益于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在完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大力改善了公共交通,控制城市总体的车流量,严格限制大卡车进城时间……你难以想象20年前印度的公共交通……他们采取的措施是长期坚持的,没有一蹴而就。”
“你们拥有更大的潜力和优势。”罗宾斯说,“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国家,四川也处于这个过程,许多新的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如果能够采用新的设计和思路,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遏制。”罗宾斯介绍,在环境治理方面,新城比老城具有明显优势,“美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欧洲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大多发生在一些老的城市里面。要改善老城的基础设施,工程量巨大,成本很高——可能以后美国还需要向中国学习,当然前提是中国能够找到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人与自然不冲突 城市化要保留自然元素
“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并不只有建立自然保护区隔绝人类影响一种途径。”罗宾斯表示,城市化同样可以提供另外一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美国的科学家们发现,城市的高楼对鸟类的生存非常重要,我们也发现,一些候鸟的迁徙,并不会远离人类,相反,它们会主动找到人类生活起居的地方,同人们和谐相处。”
罗宾斯介绍,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有一种特殊的鹤类濒临灭绝,只有几千只,“当政府跟人们达成共识,一起来保护它们,它们的数量得到扩大。”罗宾斯说,人与自然并不天然冲突,而城市化过程中也不能一味地将自然的元素抹去,而是寻求建立一种“拼图经济”的模式,“让渔业、种植业留城市当中。”
罗宾斯拿纽约举例,“纽约的前市长在竞选时提出,要在曼哈顿开辟一块地方,恢复湿地以应对生态环境恶化的威胁——曼哈顿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尽管现在没有实施,提出这个想法,还是说明了纽约人民非常在意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00年前,美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也忽略了环保的议题,今天,我们希望中国不要再走美国100年前的老路。”罗宾斯说,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具体的课题,能够帮助到中国解决环保难题,他乐意参与其中,“这次我们去考察了广汉鸭子河的现状和未来的规划,中国的同事们做得很好,环保、规划、水态生化的专家都可以在这个工作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