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村庄 村民把家里的花拿出来

02.06.2015  17:06

  金川咯尔乡德胜村以德治村,邻里之间和谐相处

  □本报记者 苗曦 徐中成

  5月下旬的大金川河谷,满目苍翠,金川县咯尔乡进入了最美的时节。当记者驱车赶到咯尔乡德胜村德胜桥时,大渡河对岸的山坡上连成片的梨树波浪般起伏,一栋栋漂亮的藏式民居掩映其间,在炽热阳光的照射下,如同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沿着通村水泥路进去,几个村民正在提水浇花,花是村民自己种在公共区域的。村支部书记刘再琼告诉记者,村里将“孝、善、和”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孝文化,以德治村,如今全村邻里之间格外和谐。

  而几年之前,这里曾是全县远近闻名的“上访村”。

  以德治村 家家都建“孝心档案

  德胜村原名“得胜村”。据说,当年乾隆征战金川时,兵将战后留守此处,与当地村民融合,形成诚信、孝善、和睦的民风。因崇德的愿望,村名改为“德胜村”。

  前些年,因修建跨河大桥,在补偿上未及时兑现,数十村民围殴乡村干部。后在修建通村道路时,又因路线走向一直纠纷不断,其上访量一度占金川县一半,成为“上访村”、“问题村”。

  要建成幸福美丽家园,必须改变全村的形象。2013年7月,村支部提出以德立村的想法,村民自觉把“孝、善、和”纳入村规民约。

  “老人的智谋,胜过年轻人的力气。”德胜村成立的老年协会,与村干部一道调解矛盾纠纷,传播“孝、善、和”。哪家儿女不孝顺,老人组团一起去教育;哪家夫妻不和睦,老人登门来调解;哪儿邻里不团结,老人出面来协调……

  德胜村每家都有份特殊的“孝心档案”,每季度,老年协会为每户打分考核。每季度考核排名后5位的在全村范围公示,全年考核连续3次及以上排名后5位在全乡手机平台通报批评。村上还成立了孝心基金,每年孝德节对优秀家庭及孝子、孝媳、孝婿等进行表彰。“我家孝心档案今年一季度的考核栏里,画的是3个笑脸。”77岁的高淑益婆婆高兴地说,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对她都很孝顺。“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村里随处可见孝德文化墙,而一个个孝德故事也在这里流传:老母亲生活不能自理,村民谢德全起早贪黑精心照料;丈夫去世后,村民杨洪秀一个人承担起家庭重担,尽心尽力照顾着三个孩子和90多岁的婆婆……

  去年6月,德胜村二社修连心桥,七八户村民主动为施工队免费送米、送菜,还为工人做饭。施工队队长刘玉彬十分感慨,“做工程10多年,像德胜村这样的热情,还是第一次遇到,就是亏本,我也要把这桥修巴适。

  以德兴村 村子发展劲头足

  毗邻德胜村的金江村,村民周显芳夫妇30年义务照顾非亲非故的岳万高、张绍兰老人的感人事迹在大金川河谷传为佳话。岳万高脚有残疾,张绍兰患有智障,还有眼疾,两个老人膝下无儿无女,日子过得甚是艰难,1984年开始,周显芳搬进两位老人家中,照顾起他们的饮食起居,坚持了整整三十年。

  周显芳的事迹感动了金川县安宁乡青年梁秀成,他也走进了这个特殊家庭,与周显芳一起承担起了照顾两个老人的重任。而今,周显芳的3个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参加了工作,家里也修起了新房子。周显芳夫妻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细心照顾老人上。每天陪老人活动,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按摩,乡亲们都感叹:“亲闺女都未必能做到这个份上。

  周显芳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也让村里其他村民受到了感染和影响,村里道路拓宽无人再为宅基被占闹事,修建观景台,人人回复短信出谋划策;美化村庄,村民纷纷将家里最好看的花献出。

  风气好了,村上谋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如今,德胜村建立了400亩蔬菜基地、90亩川射干药材种植基地,优化雪梨1200株,并建成金川县模范道德村,还被选为四川省农村精神文明现场会参观考察村。

  德胜村的孝德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一张招商引资的名片。四川逢春制药厂与德胜村签订协议,将在德胜村兴建一所制药初级加工厂——他们看中了村里的90亩川射干药材种植基地。利用空闲时间,村民们还制作手工艺品,熬制雪梨膏,采集野生菌,搞起乡村旅游。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724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