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外长会晤后,杨洁篪应邀访俄,怎么看?

24.05.2021  23:12

  原标题:美外长会晤后,杨洁篪应邀访俄,怎么看?

  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将应邀访俄,举行中俄第十六轮战略安全磋商。杨洁篪还将应邀对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进行正式访问。

  在美俄外长上周会晤后,作为中国最高外交官的杨洁篪此行备受瞩目。美俄外长19日会晤后表示,美俄就多项议题“分歧严重”,但双方有意寻找改善关系的方法。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美俄关系或将出现缓和。若美俄关系反弹,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中美俄未来关系走向是否会发生变化?对此,有分析称,俄罗斯人非常明白,在与老对手打交道的时候,哪些是不可逾越的界限。

   访俄“重头戏

  据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3日宣布,杨洁篪此行是应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政府邀请,将展开为期四天的正式访问。

  行程中,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既是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发起的“17 + 1”合作机制合作伙伴。分析人士认为,在立陶宛外长宣称退出“17 + 1”合作机制后,杨洁篪的访问将表明中方对维护和推动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信心和诚意。

  不过,对于整个行程而言,中俄第十六轮战略安全磋商才是“重头戏”。外界关注重点在于,杨洁篪此行正值微妙时机。

  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晤。两国外长称虽然美俄“分歧严重”,但有意寻找解决问题、改善关系的方法。俄外长拉夫罗夫会后告诉俄媒,会谈具有“建设性”。

  美俄外长会晤后,俄方邀请杨洁篪访俄,这样的“剧情”在外界来看似曾相识。今年3月,杨洁篪与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美会晤后不久,中方也邀请拉夫罗夫访华。

  对于杨洁篪此次访俄,有评论称这是中俄关系加深的最新迹象。《金融时报》称,在美国地缘政治主导地位减弱,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动荡之际,中俄两国都更重视双边关系。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看来,作为中俄关系高度制度化的诸多对话安排中的核心环节,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有重要战略价值。不过,杨成认为,对本轮中俄战略安全磋商在俄美外长会晤之后举行的事实,要避免过度解读。这是两种从形式到逻辑,从动力到内容都迥然不同的大国互动。

  第一,美俄关系仍处于僵滞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中俄关系处于稳定期,其发展是可预期的。第二,美俄外长会是非常规的偶发式接触,而中俄战略安全磋商已举办了十五轮,是双方的常态化、机制化活动。第三,影响美俄关系调整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国际议题,具有强烈的外生性,中俄关系是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兼具且相互促进的复合型双边关系。第四,美俄外长见面主要讨论涉及两国利益的地区热点问题,中俄战略安全磋商则会包含包括双方国内政治安全等内容的诸多问题。第五,俄美互动的基本逻辑是竞争为主、合作为辅,而中俄关系则是合作为主旋律。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也认为,当前形势下的大国关系的确会相互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中俄关系有着自己发展的定力、动因、目标与功能。对中俄关系这样的大国间关系,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是要以宽广的视野、历史的纵深感,结合当前的变化来阅读和体悟。

  冯绍雷指出,杨洁篪此番出行俄罗斯与巴尔干国家,更需关注三个向度:其一,今年是中俄关系“大年”,不仅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预计双方将对条约进行全面与积极的评估,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所达历史高度、所发挥的重要现实意义、以及中俄合作的密切程度而言,预计条约延续将是必然选择。

  其二,当下大国关系发展演变得非常迅速,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不会置身事外,要对变化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不仅中俄合作坚定前行,大国间关系也不应拉帮结派,国际关系不能以不合时宜的意识形态划线,大国间应该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共度时艰。

  其三,中俄周边态势也发生不少变化,需要两国一起来总结与协调。预计中俄将关注如何背靠背相互策应,化危为机,稳定周边态势,可能会有关于周边与地区问题的新的原则性宣示。

   美俄关系缓和?

  今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被问及是否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是“杀手”,拜登给出肯定回答。此后,美俄关系急转直下,引发互逐外交人员及相互制裁行动。

  不过,美俄外长上周的雷克雅未克会晤后,有声音称美俄关系已出现缓和迹象。

  就在美俄外长会晤当天,美国国务院在提交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中,放弃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主要参与方“北溪-2”股份公司及总经理瓦尔尼希施加制裁。该项目旨在铺设一条从俄罗斯到德国与“北溪”平行的天然气管道。

  按照拉夫罗夫会后说法,两国外交官还将为俄美元首可能举行的会晤做准备。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希望借拜登6月中旬访欧期间安排首脑会晤,但目前还未确定具体时间和地点。

  美俄关系是否出现缓和?专家认为苗头已出现,但局限性仍较为明显。

  冯绍雷认为,当今时代,大国关系剑拔弩张,对谁都不是好事。因此尽管美俄关系刚刚出现缓和苗头,这仍是个令人欣慰的变化。

  冯绍雷表示,纵观三十年来的美俄关系,每一届美国新总统上任,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重启”,其中既有双边关系的背景,也有大国关系与更多地缘政治的考量。问题在于,每次这样的“重启”总是好景不长,最后总落得不欢而散,甚至“拳脚相加”。“这次,拜登先是邀请普京线上对话,又是邀请普京在欧洲会晤,表现得相当主动。希望,这次美俄间的‘重启’有一个好的结局。当然,也远远不能低估其中的困难程度。

  杨成认为,从历史上看,自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来,俄美关系共经历了三个从“蜜月”到“疏离”至“僵冷”再“正常化”的互动周期。每一次危机过后,俄美关系都在短期回升后又下降到更低点。

  “本次俄美外长会与其说展现了俄美关系缓和的迹象,不如说同时也暴露了双方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作用。俄美有意愿缓和,但这种想法不会自动转换为可操作的具体议程。所以,俄美关系从最低谷开始反弹的可能性确实在加大,但其有限性似乎也极为明显。”杨成说。

   中美俄如何互动

  美俄关系若“触底反弹”,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中美俄未来关系走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杨成表示,此次美俄外长会晤后,类似讨论绕不开俄美可能缓和的深层次战略忧虑,俄罗斯是否是可靠伙伴、在多大程度上会坚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面、会否弃华就美等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杨成表示,后冷战时期的中俄美三边关系明显更为复杂。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相对更为融洽,俄美和中美关系都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互动。三方彼此间可以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领域展开合作,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在利益分歧明显的领域出现摩擦、对抗乃至冲突。正因为如此,简单化地认为可以联合一方对付另一方的思路可能与这些大国关系的实际并不相符。

  杨成认为,美国或许有联俄制中的动机,但落实起来绝非易事。其实,已故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前国务卿基辛格、甚至包括米尔斯海默这样的国际关系理论大家都持类似观点。但迄今为止,这些战略设想都没有获得俄的认同和支持。

  冯绍雷也认为,当前态势已不同于冷战下的中美苏三角关系。其一,就中俄而言,已完全不愿回到当年拉帮结派、搞“小圈子”、高度军事对抗、意识形态高度对峙的状态。其二,国际环境已发生变化,如今各方都处于被市场相连的网络化体系之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相互分割,一旦发生对抗,对谁都会是灾难。

  至于中美俄之间的平衡是否会改变,冯绍雷表示,首先,中美俄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互利互惠的格局关系,当前的缓和使得失衡得以扭转,少一点冲突对抗是好事。同时,经历了冷战结束以来一波又一波美俄关系“重启”,俄罗斯人非常明白,在与老对手打交道的时候,哪些是不可逾越的界限。

  “西方友人最近多次告诉我,在西方示好的场合下,俄罗斯人对中俄合作一直表现得非常坚定。”冯绍雷说:“当然,事情还有另一面,俄罗斯也容不得西方一面示好,一面却在背后下刀。普京最近的表述,也许是一个比较确切的反映:谁想‘咬’俄罗斯一口,我们就‘敲掉他们的牙’。

点击进入专题: 新闻热点精选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

俄中可能结盟对抗美国?俄外长拉夫罗夫回应
  原标题:俄中可能结盟对抗美国?拉夫罗夫:俄中对News.Sina.com.Cn